摘要:这是一份1953年的解放军士兵文化学习修业证书,大小如今日的大学毕业证书,只不过,它所能证明的学历只有高小的水平,但是,这并不能抹杀它所体现出的特殊意义。 证书昔日的主人名叫杨敬亭,一名经历过血与火考验的解放军战士。如今,拥有它的是专门从事红色
![]() 这是一份1953年的解放军士兵文化学习修业证书,大小如今日的大学毕业证书,只不过,它所能证明的学历只有高小的水平,但是,这并不能抹杀它所体现出的特殊意义。 证书昔日的主人名叫杨敬亭,一名经历过血与火考验的解放军战士。如今,拥有它的是专门从事“红色收藏”的陈连兴。被人称为“小宁波”的老陈在月河街区开了一个小小的收藏品商店,这份证书就静静地躺在商店的玻璃橱柜中。谈起这份藏品的来历,陈连兴说,去年的一天,有人拿来这份证书请他品鉴,随后,他花100元钱将这份证书收购了,“那个人没有讲证书的来历。不过,根据我的猜测,证书最早的主人应该是一名南下干部,后来被调到嘉兴工作,于是,这份出自华北解放军部队的证书便随着它的主人来到了嘉兴……” 曾担任嘉兴军分区副政委的郭庆钊说,解放前,士兵多是贫苦出身,很多人从小就没有接受文化教育的机会,所以,在解放初期,人民解放军官兵的文化程度普遍很低,有相当一部分干部和战士属于文盲或半文盲,这严重影响了部队教育训练和整体素质的提高。为了改变这种状况,解放后,各部队开始普及文化教育。嘉兴军分区于1951年创办了文化速成学校,根据要求,团、营一级创办补习文化分校,对于团以上的部队干部,还专设了专任或兼任教员,实行包教包会。 1952年,中央军委提出了“速成的,联系实际的,但又是正规的”文化教育方针,嘉兴军分区明确了以文化教育为主的部队训练方针,还成立了军分区党委文化教育委员会与文教办公室。为了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部队还举办了教员、骨干训练班,制订了教学计划,建立了点名、请假、考试、补课、奖励等制度,并进行了官兵文化水平调查,分级别进行针对性授课。 从1952年6月到1953年6月,嘉兴军分区开展了历时一年的文化学习运动。速成认字、初小语文、初小算术、高小课程、大会考……经过一年的文化教育,部队文化水平明显提高。到1953年,嘉兴地区的军队基本上扫除了文盲,80%的战士达到了初小文化水平。 |
谈谈您对该文章的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