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谈判受降 惊心动魄的一小时 为了尽快解决城内这批武装,部队决定采取多种措施,扼守我军现有阵地,凡是国民党的军队一律全部缴械,劝其投降,争取尽早解决这些武装。此时,已近中午,团指挥所前移进城南的一座小学
谈判受降 惊心动魄的一小时 为了尽快解决城内这批武装,部队决定采取多种措施,扼守我军现有阵地,凡是国民党的军队一律全部缴械,劝其投降,争取尽早解决这些武装。此时,已近中午,团指挥所前移进城南的一座小学内,进一步研究谈判受降的事宜。年仅25岁的王吉伦没想到,谈判受降的任务也落在了他这个236团作战参谋的肩上。这对他来说,将是一次严峻的考验。 当时行军非常辛苦,我连续好多天都没休息过,实在太困了,我躺在草铺上睡着了。还没睡半个小时,就接到命令,孙子宇政委叫醒了我:“快起来,有任务!”他说,有人来联系了,让我跟东南民主联军第七军第三师这支武装部队谈判接收的事情,并且态度坚决:“我们决定由你代表我部,随其参谋长前去和他们最高指挥谈判受降事宜。” 王老回想那一历史时刻,现在还觉得有些紧张,“命令就是任务!”于是,他带着便衣排长和两位便衣战士,随着“民联三师”参谋长,向北过街通过一条狭小的石板路,走了大约30分钟,来到了一座两层的洋房前,当时好像是上午9点到10点之间。 “我进门时,还发现大门口站岗的,朝着我笑。”王吉伦感到十分惊讶,“他们怎么冲着我笑呢?”他想来想去,记起自己曾给过他们米饭吃。原来,236团从湖州到乌镇,带了七八个老百姓做向导,在半路上就放了,没想到这个“师部”门口站岗的,竟是他们放掉的一个“向导”。因此,他更加警惕了。 王吉伦示意便衣排长说:“看到了吧,那个站岗的,不就是你们放行的那个向导吗?你们赶紧把枪支顶上火,上楼谈判见我脸色行事。” 谈判的两层洋房是东南向的,门头很大,进去时,阳光还透过窗户照射进来了。进入客厅不久,从东面房间走出一位西装革履、满面红光的人,有40多岁。他得知王吉伦的身份后,微微点头示礼,但他的目光一直在看着王吉伦。王吉伦也不时地抬头看看他。 王吉伦坐下后,就开门见山:“现在你们已经被我们包围了,你看怎么交接?”没想到,这位师长和他“讨价还价”,并且提出了三点要求:现有的武器要保留下来;被包围的部队也要保留下来;周围还有部队,大军来得迅猛,还未来得及收拢,请贵军高抬贵手。 王吉伦一听,十分恼火:“我授权谈判的条件是你部立即缴械投降。”而此时,在屋外,不时可以听到枪声。他赶紧示意便衣排长把门堵起来,如有敌人进来就别客气。王吉伦说:“当时我已经作好最坏的心理准备,实在不行,我就打算从窗户跳下去。” 经过他的一番“心理攻势”,那个师长看到没有回旋的余地,也只能无奈地答应了。 谈判受降完成了,王吉伦看了看时间,大约花了一个小时,这一个小时,对于他来说,是多么短暂,又多么漫长。 王吉伦出生在山东省荣城县,1942年入伍,“我们家庭都是革命之家,一家人都参军了,还入党了。哥哥还当过荣城县长。”在部队里,他积极向上,在对敌侦察中练出了一手绝活,能够在条件极为恶劣的情况下画出敌人阵地布局的地图。1967年,他从南京军区司令部第二干休所离休。 在他南京的家里,还挂着一副对联:“少壮剑马铸雄风,古稀钟山写春秋。”这或许就是他一生真实的写照。“自从1949年到现在,这60年里我一直没来过嘉兴。”但他却一直关注着嘉兴,每次坐火车路过嘉兴的时候,他总是情不自禁地透过玻璃窗,看看禾城新貌,“我记得当年嘉兴不大,高楼不多,现在变化好大,城市大了,高楼也多了,环境也很美。” |
谈谈您对该文章的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