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解放军包上缠着杨柳枝条 快到吃中饭的时间了,人群中有人叫着来了来了,从今天梅湾花园方向走来了长长的军队。等到队伍走近五龙桥南桥堍时,徐元观和同学们不约而同地演奏起了军乐,对面工商界代表们敲响了锣鼓。经
解放军包上缠着杨柳枝条 快到吃中饭的时间了,人群中有人叫着“来了来了”,从今天梅湾花园方向走来了长长的军队。等到队伍走近五龙桥南桥堍时,徐元观和同学们不约而同地演奏起了军乐,对面工商界代表们敲响了锣鼓。经过眼前的军人们穿着黄色土布军装,军帽和背包上缠着杨柳枝条——后来才知道是为了躲避国民党的飞机轰炸作掩护的。此外,每人身上都斜背着一个成人胳膊粗的米袋子。 队伍走得很急,有些军人对着大家微笑挥挥手,多数则严肃地赶着路。队伍很长,就这样的急行军都直到午后才走完。“我们一直演奏着军乐,还有人喊‘共产党万岁’的口号,大家都忘了肚子饿这回事了……”直到部队最后的一队马队到来。马队上的应该是部队领导,他们对着欢迎的群众笑着挥手说:“老乡们辛苦了!请回去吧!后面没有队伍了!”大家才陆续散去。 借门板铺桥 走了7天7夜 5月7日下午,解放军开始陆续上门来借门板,门板要求是厚实的。在征得嘉兴居民的同意后,即用毛笔在板上写下户主姓名和地址。“借门板派什么用场呢?”徐元观和伙伴们跟出去看究竟,发现这些门板主要是搭浮桥用的,因为西丽桥被炸,而解放军的大部队随后都要过来,部队就先从附近农民家里借了一批船横在河面上,再把门板铺在船上。考虑到天下雨板面滑,又在门板上铺了稻草。 浮桥造好后的晚上,徐元观和邻居们又听见了石板路上密集的脚步声了。白天,居民们在说,大部队正从市区三塔方向由这座浮桥进城。这样密集的脚步声响了大概有7个晚上才停止,听说部队就这样急行军去上海了。那些天,听说市区少年路上有很多大炮,徐元观也和小伙伴们赶去看,果然看到从张家弄直到荷花堤,密集地排了很多大炮。 难忘一位传奇英雄 在回忆嘉兴解放那天的情形时,徐元观充满敬佩地说起了一位颇有传奇色彩的解放军英雄。 在当年4月中旬时,有一个国民党的连住在距离徐元观家不远的他的干奶奶家里。忽然有一天,那些国民党士兵说抓到了一个“共匪”,连着两个晚上,那边的房子里都传出拷打的声音。两天后的深夜,随着一阵居民家的木窗子的轻微抖动和杂沓的脚步声,有人叫着“逃跑了”。第二天听说那位“共匪”昨晚越狱往北逃跑,不想跑进了现在嘉兴宾馆处的一个草丛里又被抓回。 被抓回后,拷打得更惨烈了,以致徐元观60多岁的干奶奶实在不忍心听了,她壮着胆子去求情:“你们做做好事,别再打他了……”那个连长暂时给了她面子,停止了拷打。随后的一个出太阳的日子,这位“共匪”由人押着送到现在的育子弄处晒太阳。 徐元观和同学过去好奇地看着他,这位“共匪”瘦瘦的,看起来也就20岁出头。虽然身上有伤,还被刺刀押着,但是他大声地向徐元观和同学们宣传共产党和解放军的各种政策。那名负责押送的国民党士兵在喝止无效后直接打了他两个耳光,并把他押送回去了。 过了两天,国民党要撤退了,居民们都关心着那位年轻的“共匪”——“会不会已经被害了呀?”居民中的老太太们担忧地互相叹息着。正说着,看到那个“共匪”背了一条席子由人押着走在部队的最后也出来了,看到居民们关切的目光,他还笑着挥手:“老乡们,再见啦!”人们悬着一颗心目送着他的背影。 谁知嘉兴解放后没几天,这位“共匪”就穿着军装腰上别着手枪前来敲门,是特地来感谢好心帮他说情的徐元观干奶奶的。人们才知道他在国民党的火车上跳车后成功脱逃了。大家虽然不知道他的名字,但是都为他高兴,听说他后来去了平湖工作。 |
谈谈您对该文章的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