栏目分类
热门小镇故事文章推荐

广告赞助商

主页 > 小镇故事 > INTRODUCE

新篁寻古(下)(3)

2012-05-28 07:28 作者:沈怡 黄才祥 来源:嘉兴故事 浏览: 我要评论 (条) 字号:

摘要:迎着溪流往前,就是乡人口中的洋桥。洋桥是抗日战争胜利后国民党政府所造,以仿日本木桥的建筑形式出现。东洋木桥与乡间古石桥相异,故乡人直呼为洋桥。解放后,木质经年腐朽成危桥,政府斥资重建洋桥,更名为建设



  迎着溪流往前,就是乡人口中的“洋桥”。洋桥是抗日战争胜利后国民党政府所造,以仿日本木桥的建筑形式出现。“东洋木桥”与乡间古石桥相异,故乡人直呼为“洋”桥。解放后,木质经年腐朽成危桥,政府斥资重建洋桥,更名为“建设桥”,颇符当年之时代特征,但乡人习惯还是呼为“洋桥”。

大中桥

  “洋桥”再往北一百米左右,是大中桥。大中桥又叫中桥,现存的桥是道光八年(1828)重建的四孔石桥。张廷济手书石柱联“喜鹊填成,从此题名联驷马;彩虹绾就,即令利市富千羊;玉带绾丁溪,圩接东西,市联南北;金波胜甲溇,谷丰冬夏,榜发春秋”,全联囊括了读书人金榜题名、商人日进斗金、农人秋后丰收等祈愿,朴素却又真挚。

  百多年前新篁没有高大建筑,站在太平、南星二高桥上,能遥望乍浦远山,正所谓“如眉如黛,隐然可数,天然一画本也”。当年张廷济等乡间文人,闲余寻诗作画多上太平、南星二桥。前人金文垂留有一新篁竹枝词,在文人的笔下,太平、南星二桥浪漫而绮丽。

  大中桥往北,在镇西街上,有一座东西走向、与南北丁溪平行的小桥:流泉桥。流泉桥旧时也曾作楼前桥,其实“流泉”“楼前”,在新篁当地人口中发音并无二致。现今的流泉桥是在原址上新造的水泥桥,桥边还剩有两根废弃的桥柱,当是乾隆四十九年(1784)时重建的流泉桥的桥柱了。流泉桥的“流泉秋月”是“篁里十景”中的一景,惜乎如今的流泉桥是近年新造的水泥小桥,生硬而粗糙,站在其上赏月,委实大煞风景。

  走过流泉桥,距大中桥一百米处、与大中桥平行的,是青龙桥。青龙桥是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在原址上重建的。听乡间老人讲,重建前的青龙古桥是三孔石桥。青龙桥以北,是余嘉桥。余嘉桥也曾写作俞家桥。余嘉桥堍即是前述的新篁老邮电所旧址,是我们当年工作生活的所在。现存的余嘉桥是新建的水泥桥,但望其石材桥墩隐约还在,应该就是乾隆年间重建余嘉桥的桥墩了,惜石柱联随桥之重建而散失,桥柱旧联曾曰“一水北来凭管轮,千家南望是权舆”。据乡间老人所言,余嘉桥是单孔石拱桥。

南星桥

  由北往南,南星桥是七孔石桥,依次递减为大中桥四孔、青龙桥三孔,最后余嘉桥最小成一孔。这样的布置有当时乡间民俗风水上的道理。民间云流水是财,丁溪由北入新篁,是以南星桥最宽大,起纳财作用。后来流经的几座桥,桥孔越来越少,以期使流水越流越慢、越流越小,流出新篁既慢且小,以期新篁能聚财。也是乡人纯朴的祈愿。

  如今七座石板古桥只剩三座,不免惋惜。但新旧更替,原是世间常态,只是心愿古镇新篁不要在发展中失之偏废,以致人文历史尽皆散失。保护,是另一种重生和发展。历经几个世纪的村镇,其古气断不会轻易在喧嚣的尘世中散失。也许某天,在新篁能重现“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的情景,成为现代人为涤荡心灵而暂时遁处的一方世外天地。
顶一下
(2)
10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特别说明

◎ 广告赞助

◎最新评论
      谈谈您对该文章的看法
      表  情:
      评论内容:
      * 请注意用语文明且合法,谢谢合作 审核后才会显示! Ctrl+回车 可以直接发表

      ◎ 阅读说明READ EXPLANATION

      ☉出处:嘉兴故事         网址:http://www.jiaxing.cc
      ☉转载时请注明出处和网址。
      ☉本站所有文章内容均由各报章媒体精心收集而来,本站不做任何商业用途。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您想转载此处文章请注明原作者和本站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