栏目分类
热门小镇故事文章推荐

广告赞助商

主页 > 小镇故事 > INTRODUCE

宛然府城气象的乌镇--西栅杂记(3)

2012-08-15 16:18 作者:邹汉明 黄才祥 来源:嘉兴故事 浏览: 我要评论 (条) 字号:

摘要:洪昌弄沈氏的前世今生 西栅多深宅大院,自然也多长弄堂。这些弄堂,前通西大街,后通村舍。都与西大街垂直相交,方便行人出入。其中尤以洪昌弄较为著名。 洪昌弄长约一百八十米,宽处两米,弄口原有碑石,上镌沈洪

        
  洪昌弄沈氏的前世今生
        
  西栅多深宅大院,自然也多长弄堂。这些弄堂,前通西大街,后通村舍。都与西大街垂直相交,方便行人出入。其中尤以洪昌弄较为著名。

  洪昌弄长约一百八十米,宽处两米,弄口原有碑石,上镌“沈洪昌弄界”。现在弄堂口,尚挂有宋体“洪昌弄”三字。墙面修洁,弄中条石宛然,站在南端的口子上,向北一望,幽深得像是要把你吸进去似的。

  此弄因东面之沈氏五间五进大宅院而得名,沈家大宅院的青砖,镌有“沈洪昌定制”凸纹,沈氏何以有此财力?卢本《乌青镇志》无载,只是在“冶业”一条中,依稀有“光绪初年,乌镇西栅尚有顺昌福昌冶房,至七年,顺昌福昌与沈亦昌合组开设名同昌,九年,同昌停闭”的记载。因为沈家开冶坊,西边不远处的咸宁桥,因此俗称“冶坊桥”。

  据《沈氏宗谱》,开冶坊的沈家,却是乌镇大大有来历的,祖上即是六朝著名文学家沈约(441-513)。中国的文学史,是绕不开沈约其人的。沈约是南朝著名的诗歌新体“永明体”的创立者,他讲究声律对仗的诗歌实验为唐诗的繁荣打下了一个良好的基础。梁武帝时,沈官至尚书令、太子少傅。不过,现在,没人记得他的官职,他留给后世的,是他诗人的形象,以及,对诗歌的贡献。

  沈约算得上乌镇最著名的客人,他的出生地在乌镇西边百里外的德清武康,他与乌镇的关系是因为他的父亲沈璞之葬在乌镇十景塘的普静寺。百善孝为先,每年清明节,沈约恪守孝道,来乌镇扫墓,一住数月,那个黑白的时代,除了追念长者,沈诗人恐怕还被乌镇的小桥流水所深深吸引吧!

  因为沈约,此节终于扯出另一位乌镇著名客人昭明太子萧统。他是梁武帝的长子,南朝梁著名文学家。昭明太子为天下读书人做的一等好事,就是编纂了集诗歌、散文于一体的《文选》,世称《昭明文选》。这本文言文时代最著名的选本,是百代以下读书人案头必备的权威文学读本。皇储与乌镇有关系,完全是他的老师沈约在乌镇守墓的缘故。他那皇帝老爸怕耽误儿子的学业,又不能阻止沈约尽孝道,就让他随沈约到乌镇跟读。这段读书佳话,有明万历年间立的“六朝遗胜”和“梁昭明太子同沈尚书读书处”可证。这张石坊,大明万历以降近五百年间,一直矗立在乌镇十景塘畔,公元2005年,“杭育杭育”搬迁至西栅新开设之“昭明书院”。据说搬迁时间在凌晨,居民尚在梦中,天下雨,起重机一头的钢丝绳断了,仍不能起吊,有人赶紧放了一通炮仗,总算起吊,开步,饶是如此,石坊的横梁还是吊断了,可惜。如今跨过“昭明书院”的新门槛,石坊抬头即见,紫色的石质依旧,唯石坊脚底的沃土不再。

明万历年间的“六朝遗胜”石坊

  岁月如白驹过隙,洪昌弄沈家,晚清以来,算得上人才辈出,只是,大多生不逢时,最让人叹息的是撰写《洪昌弄及沈约后人》一文沈开锸的哥哥沈开甲,原南京中央大学政经系毕业,抗战胜利,马歇尔将军来华调停内战,开甲被招聘为美方翻译,后入中央航空公司,不久,参加民航起义,且是起义宣言的起草人之一,后半生竟为此付出惨重代价——沈开甲被打入“另册”,“政审”了六年,最后仍不了了之。这位当年南京中央大学的高材生,曾在某家小单位里,兢兢业业地以发放劳保鞋谋生。
顶一下
(7)
10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特别说明

◎ 广告赞助

◎最新评论
      谈谈您对该文章的看法
      表  情:
      评论内容:
      * 请注意用语文明且合法,谢谢合作 审核后才会显示! Ctrl+回车 可以直接发表

      ◎ 阅读说明READ EXPLANATION

      ☉出处:嘉兴故事         网址:http://www.jiaxing.cc
      ☉转载时请注明出处和网址。
      ☉本站所有文章内容均由各报章媒体精心收集而来,本站不做任何商业用途。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您想转载此处文章请注明原作者和本站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