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血印柱及血印寺 血印犹存,挺一身保数百人安全 刚入血印禅寺,雨就哗啦啦地倒了下来。 住持果因法师接待了我们,这位来自九华山寺的僧人,出乎意料的年轻、热情,却又带着超乎年龄的淡定。据他介绍血印禅寺正待扩建
血印柱及血印寺 ![]() 血印犹存,挺一身保数百人安全 刚入血印禅寺,雨就哗啦啦地倒了下来。 住持果因法师接待了我们,这位来自九华山寺的僧人,出乎意料的年轻、热情,却又带着超乎年龄的淡定。据他介绍血印禅寺正待扩建。 血印禅寺守在运河边,过去就经常有苏州、杭州的香客摇船顺河而下,在寺门前弃舟登岸,原来寺门前没有路,只有码头。现在,寺门前虽然已不复往日船来船往的样子,但经常还会有苏州、杭州、吴江、平望的香客坐着客轮沿运河而来,他们一般一年来一次,还有不少在运河上运输的货船经过,也会停船靠岸烧烧香,祈求平安。 现在的血印寺门前尚保存有石牌坊一座,上有司宪字样,系明正德年间(1506-1521)立,原在城内碧漪坊,后移至此地重建。牌坊西柱为花岗岩(与牌坊非原配),上有一红褐色图形若僧影,人称“血印柱”。据清康熙《嘉兴府志》记述是清顺治二年(1645年)清兵占领嘉兴时,抢掠妇女数十人囚于岳王祠中,祠里的老和尚仗义营救,被清兵绑在柱上乱箭射死,血沁入石,留下痕迹。也有将故事背景放在明嘉靖年间倭寇扰犯时。上世纪初,有人在血印柱旁搭草棚,置塑像,奉祀血印僧。民国十四年(1925年)建血印禅院,并勒碑赞颂血印僧反抗倭寇的不屈精神。民国三十五年(1946年),诗人易君左来此凭吊,留下一副对联:“川流不息,挺一身保数百人安全,纵遭惨死何妨,智仁勇信真兼备;血印犹存,修三塔留千万年业绩,早自破空飞去,贪嗔痴爱了无痕。”据考证,柱上“血印”实系花岗岩中红褐色天然纹理,偶似僧人侧影。血沁不灭的故事,均系由此附会流传。旧时,血印寺与其周围的三塔、岳王祠构成著名风景点,遐迩闻名。 不知是否这雨也带有佛性,我们离开时,雨竟淅淅沥沥停了。在雨水的冲刷下,牌坊上血印和尚的印迹更加明显,似乎一个打坐的老僧,正面朝运河闭目冥想,守护着这方水土,这方众生。 |
谈谈您对该文章的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