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京杭古运河文章推荐

广告赞助商

主页 > 专题故事 > 京杭古运河 > INTRODUCE

运河崇福段的两次改道

2014-12-31 10:07 作者:陈永治 董崇飞 来源:www.jiaxing.cc 浏览: 我要评论 (条) 字号:

摘要:单桥运河 今春以来,笔者参与编纂《桐乡市地名词典》,现正撰写崇福镇的运河桥梁史。考诸史志,我发现京杭大运河崇福段曾有过两次改道,颇值得一说。 古运河崇福段,从南三里桥通往北三里桥,原本是一条直塘。到了明嘉靖年间,因不堪倭寇侵扰,乡贤吕希周会


单桥运河


  今春以来,笔者参与编纂《桐乡市地名词典》,现正撰写崇福镇的运河桥梁史。考诸史志,我发现京杭大运河崇福段曾有过两次改道,颇值得一说。

  古运河崇福段,从南三里桥通往北三里桥,原本是一条直塘。到了明嘉靖年间,因不堪倭寇侵扰,乡贤吕希周会同知县修筑城垣,并将运河的直塘改为弯兜,运河贴临城郭,与护城河合二为一。这样一来,运河水势纡缓绕城,既通舟楫漕运,又利防御倭寇入侵。故民间有“崇德吕希周,直塘改作九弯兜”之说。

  明嘉靖三十三年(1554),小股倭寇曾两次进攻崇德,沿途烧杀抢掠,无恶不作。倭寇攻城未果,次年正月,又在奸人引领下,再次大举来犯。此次,因有奸人协助,倭寇破城而入,杀戮平民两千余人,以致城内“尸塞街巷”。倭贼掳掠财帛无数,县城几乎被洗劫一空。

  在这样的情势下,修城筑垣,以防倭寇再次入侵,成为地方官民的紧急要务。

  据吕希周《崇德县筑城记》载:“凡城工创始,楼雉有未齐壹,火器有未铸造者,夙暮从事。”吕希周,崇德人,嘉靖五年进士,曾任工部都水司员外郎,后擢升通政使司右通政。是时,吕正丁忧,还乡闲居。他襄助知县谋划筑城,提议将贯穿城区的运河改道,使运河沿城墙向东拐一个大弯,回环绕城,以水为障,并建吊桥以固防守,用来抵御倭寇。

  迨嘉靖三十四年(1555)五月,工竣。不久,小股倭寇复来,窥城守有备,遂遁去。第二年,倭寇再次大举进犯。巡抚阮鹗得报后,即亲自率部从塘栖来援,并令赴闽抗倭、途经浙西的参将宗礼将军率河朔兵飞骑驰援。河朔兵骁勇善战,与倭寇一战于北三里桥,再战于石门湾,斩敌百余,倭贼败退,得解崇德县城之危,百姓免遭生灵荼炭之厄运。

  在守城待援期间,坚固的城墙和宽阔的护城河发挥了很大作用,彰显了当时运河改道决定的英明。

  自明代直塘改弯兜后,原隋唐运河故道成了崇福市河。而京杭运河的主航道经司马高桥后北拐,过崇德桥、青阳桥,向石门镇而去。由于年代久远,河流淤塞,航道变窄,洪涝干旱时,弊端更多。尽管历来也不断疏浚,但发展到现代,狭窄的河道更是无法适应航运、水利之需了。

  为此,崇福市河于1971年春开始大规模疏拓,实施镇区段运河“三弯截直”工程。竣工后,该段运河长1.8公里,河面宽50米,已达到100吨级航道的标准。昔日的隋唐运河故道,复成为京杭运河主航道之一,大大改善了运输能力。

  1997年11月,随着社会经济发展,桐乡小城镇建设进程加速,为配合改造松老高桥至羔羊桥之间的运河航道,又另辟了一条主航道。新开挖的这段航道,从马桥至北三里桥,全长4.4公里,河面宽62米,达到了500吨级的航道标准。

  崇福段新运河的开辟,投资1.2亿元,工程浩大。如此规模的工程,在以前,简直是无法想象的。现代的运河改道,不但绕出了老镇区,缩短航程1.3公里,极大提高了运输能力,也为小城镇改善了环境。十多年来,这段航道航运、水利功效日益彰显,充分证明当年对崇福段运河另辟新道的决策是正确的。

  京杭大运河自隋朝开凿以来,历经多次整治,为古今航运要道。其桐乡境内崇福段的两次改道,皆事出有因,也颇具历史意义。

顶一下
(1)
10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特别说明

◎ 广告赞助

◎最新评论
      谈谈您对该文章的看法
      表  情:
      评论内容:
      * 请注意用语文明且合法,谢谢合作 审核后才会显示! Ctrl+回车 可以直接发表

      ◎ 阅读说明READ EXPLANATION

      ☉出处:嘉兴故事         网址:http://www.jiaxing.cc
      ☉转载时请注明出处和网址。
      ☉本站所有文章内容均由各报章媒体精心收集而来,本站不做任何商业用途。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您想转载此处文章请注明原作者和本站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