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七百年前,意大利旅行家马可波罗没有忘记在他的游记中写上对运河的赞赏:这条交通线是由许多河流、湖泊以及一条又宽又深的运河组成的,这条运河是根据大汗的旨意挖掘的,其目的,在于使船只能够从一条大河转入另一
七百年前,意大利旅行家马可·波罗没有忘记在他的游记中写上对运河的赞赏:“这条交通线是由许多河流、湖泊以及一条又宽又深的运河组成的,这条运河是根据大汗的旨意挖掘的,其目的,在于使船只能够从一条大河转入另一条大河,以便从蛮子省(浙江)直达汗八里(北京),不必取道海上。这样宏伟的工程,是十分值得赞美的。然而,值得赞美的,不完全在于这条运河把南北国土贯通起来,或者它的长度那么惊人,而在于它为沿岸的许多城市的人民,造福无穷。” 马可·波罗没有想到,他所称的蛮子省,早已成为人们向往的人间天堂。水,给了这块土地丰沛的养分。它润泽了这里的一切。 沿着杭州到嘉兴的这段最江南的运河走,让人感觉不仅是一种地理的探询,也是人文的探询。多少年前,我偶尔去了一趟苏州,就激动得要命。而在这里,随便自哪个码头上岸,都会见到苏州的小景。 那种小桥,拱身的、平搭的或直角相依的;那种回廊,遮雨也遮阳的,有的廊边还有美人靠,不定哪个女子斜倚着歪头看着什么风景;那种木格子的窗子,一扇扇的全开或半开着,挑起的横竿上,是表示着现在生活状态的各种色彩的衣裳;那种白白的墙灰灰的瓦,瓦上常会有一阵急雨弹跳,在晨阳中闪现着珠光;更多的是花,自各家门前或台阶上艳丽;更多的是绿,树的绿,竹的绿,将江南的美掩掩映映。 江南巷子多,窄窄的巷子要么临水,让桥或廊挤得弯曲;要么临家,在楼上可对窗说话,接书传信。巷道多石板,被岁月磨得凸凹不平,亮光闪闪。而江南的雨也如这巷子,总是细细长长地淋来。也就总见有各式各样的伞,给这江南添景加色。 不断地穿过一个个石拱桥,桥有些年头了,很多都建于宋明两代,至清又加,形成壮观的景致。名字也叫得好:望仙高桥、司马高桥、青阳桥、青云桥……先自远处看,总为高扬的风帆担心,怕过不了桥孔。到了近前,才看出这桥修得实在是高峻雄伟,大都有十米的孔高,七八米的帆篷可直竖而过。于桥下仰望这石构建筑,似有横空出世之感,至远了回望,又似长虹卧波。圆的桥洞,方的石块,弧的桥背,和谐优美的曲线,与长河相映成趣,形成江南繁盛而恬静的独特风光。 塘岸与河也相衬成景,塘路又称纤路,当巨舶行河,除风帆外全靠人工背纤。一条载重十几吨的货船,就有一二十丈的纤索,由数人背拉前行。那个时候,河中舟楫穿梭,纤塘上也就纤索交错相接,热闹而繁忙。如遇拱桥呢?那桥洞下早修了纤盘石,拉纤人可直接钻桥洞而过,省去了收纤换缆的麻烦。现在运河航船早已是机器带动,拉纤的影子只有在幻觉中想象了。 塘岸又是一条得天独厚的官道,自嘉兴可直达杭州。因而这道上就越修越出彩,不仅有各式各样的亭子,各式各样的驿站,还建起了崇尚节烈、旌表嘉德懿行的石牌坊。岸上的景物装点了日夜流淌的古运河,并为其披上了一层典雅肃穆的庄重感。遗憾的是,我只是在古旧的图表上看到了这些。 运河两岸多桑树,春日里,采桑女或倚树攀枝,或伸竿弯钩,将一个个身形显露无遗。就有不远河道上的船夫,扯着嗓子喊一些只有江南人才能懂的话语。采桑女们只管抿了嘴笑,将一把把嫩嫩的桑叶丢进篮里,一些叶子飘落在了水里,晶莹剔透,映出了采桑女子的心境。 更多的是柳树。柳在风中飘荡着,让人想到是一些为远行的商船送行的女子。柳、留同音,古诗中,柳早就代表着送别之意。长在运河边同长在灞陵边的柳是一样的。一枝枝的柳,像疏落的结绳记事,记录着运河的沧桑和人间冷暖。 占据视线最多的,还是运河中的船。大的,小的,连串的,单只的,各有目的,又各自随意地自在于水中。无浪的水,让这些船极大地满足了自家的愿望。 一溜的船飘红挂绿、张灯结彩地过来。原来是船家娶亲,一对新人笑立船头,向两边船只和岸上观者不停地招手,也就有人叫着笑着起哄,鞭炮和鼓乐响起来,构成独特的运河风情。 ![]() 嘉兴三塔 |
谈谈您对该文章的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