栏目分类
热门小镇故事文章推荐

广告赞助商

主页 > 小镇故事 > INTRODUCE

炉头杂记(上)(3)

2012-04-23 10:13 作者:邹汉明 沈永林 来源:未知 浏览: 我要评论 (条) 字号:

摘要:来炉头之前,我一直想象着皂林的模样。在梧桐还是一个草市的时候,皂林已经是一个远近闻名的镇(在古代,镇的规模要比市大)。我以前没到过这个地方,但我一直缅想皂林的繁华。这个得运河水滋润并繁盛起来的古镇,



  来炉头之前,我一直想象着皂林的模样。在梧桐还是一个草市的时候,皂林已经是一个远近闻名的镇(在古代,镇的规模要比市大)。我以前没到过这个地方,但我一直缅想皂林的繁华。这个得运河水滋润并繁盛起来的古镇,有宋一代即为崇德县雄镇,居民夹河而住,自双桥至绣溪桥,两岸繁华的店铺像春天的花朵一样竞相开放。出于军事(镇在宋以前是专指军事设防的处所)的需要,朝廷在此设有寨子。元明两朝,此处均置驿寨,其中元设水驿,有船三十只,船户三百。明置有专门管理驿站的驿丞,此驿上衔嘉兴西水驿,下接杭州长安驿,上下之间正是一天的正常航程。在运河嘉兴段里,皂林位于中心的一个位置上,十分醒目。迨至清康熙十三年,朝廷还“添置腰站于皂林,设官马三十匹,夫二十名”。可见皂林地理位置之重要。

  朝廷设置驿站的作用,大抵“为官船提供苦力,还向途中官员提供根据官品而定的食物”。要不就是一个类似于现在的通信中心,为朝廷“传递官文和其他信件”。(见黄仁宇《明代的漕运》)当然,驿站的设置,客观上促进了皂林的繁华。

  皂林地处运河边,也就是当年的国道线上,因此,一向是战略要地。元末,“张士诚据苏州以攻嘉兴,元将路成驻此御之。”(《光绪桐乡县志》)后来,张士诚与朱元璋争夺天下,朱元璋派徐达、常遇春与张在此决战,明军大破张士诚。

  “且说张士信领兵十万来救湖州,却在正东地方皂林屯扎。探马报知,徐达因对众将说:‘士信是伪周骁将……众将内敢有东迎士信的兵么?’说犹未已,只见常遇春说:‘我去,我去!’……遇春因唤赵庸、康茂才领兵一万,抄着湖边小路,径入大全港,过皂林,约在战日劫他老营;郭英、沐英领兵二万,到前面大路边埋伏,只看二龙取水流星为号,便发伏奋刀夹攻;廖永忠领兵二万,自去搦战,可佯输诱他追赶。分拨已定,廖永忠因领兵前去皂林,摆开阵势迎敌。”(事见明·郭勋《英烈传》第五十二回《潘原明献策来降》)

宗阳庙的地名是后人为纪念明代宗礼将军取的

  《英烈传》叙大明开国故事,文字粗鄙,叙事“直角笼统”,但是,书中的叙事却是处处有依据的,书中多次提到皂林——十几万人马摆在皂林激战,皂林焉有不毁灭的道理。“皂林泽国频搔首,一叶梧桐一叶灰。”这是皂林遭遇的一场浩大劫难。明初,崇德文人贝琼(1315-1379)在京城为官,来去经过皂林,曾赋《皂林驿》一首,亦可为这场战争的见证,诗云:“朝发白水村,夕次皂林驿。水腥无饮马,林黑有归翮。昔年兵交地,白骨如山积。万灶全已夷,风亭焕新饰。居人尚星散,父老悲故迹。团团关山月,夜逐南征客。”这位被朱彝尊称之为“足以领袖一时”的桐乡文人,亲眼目睹了战争给皂林带来的灾难性结果,他的这首写实性很强的诗歌,描绘的现状读来至今令人心惊肉跳。

  经明初的休养生息,皂林渐渐地又恢复了元气。嘉靖前,皂林“为禁喉之地,颇称繁盛,四方舟楫往来停泊,张灯夜市,为河路之要津”。(见《光绪桐乡县志》)皂林再次人烟稠密,商贾云集,居民夹运河为市。可惜好景不长,嘉靖三十五年(1556),倭寇犯关,皂林又成为战场,大战过后,“庐舍渐废,居民星散”。清初又经郑成功出兵此间,皂林的没落已成定局。加上康熙朝移巡检暑于青镇(即乌镇),皂林于是废为村落。“秋蟀乱鸣巡检暑,晚鸦争集县官坟。便民仓徙剩青畴,米市河湮只一沟”(清·陈沄),此时的景象,已十分可怜了。三百年后,抗战期间,皂林的庙宇、房舍尽毁。从此,响当当的皂林驿仅剩一个空落落的地名。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2)
100%
------分隔线----------------------------
特别说明

◎ 广告赞助

◎最新评论
      谈谈您对该文章的看法
      表  情:
      评论内容:
      * 请注意用语文明且合法,谢谢合作 审核后才会显示! Ctrl+回车 可以直接发表

      ◎ 阅读说明READ EXPLANATION

      ☉出处:嘉兴故事         网址:http://www.jiaxing.cc
      ☉转载时请注明出处和网址。
      ☉本站所有文章内容均由各报章媒体精心收集而来,本站不做任何商业用途。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您想转载此处文章请注明原作者和本站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