栏目分类
热门小镇故事文章推荐

广告赞助商

主页 > 小镇故事 > INTRODUCE

魏塘记忆(上)(2)

2012-04-25 20:17 作者:苏枫 黄才祥 来源:嘉兴故事 浏览: 我要评论 (条) 字号:

摘要:二、那些古桥 那天,听我说起魏塘的事,妻子怂恿我去踏寻三官堂桥。因为妻子早年一直住在魏塘,比我更熟悉这座小城。我们吃罢晚饭,徒步出发。从东往西横穿过亭桥路,进入刚刚拆迁一光的南门,是一大片残砖碎瓦,原



  二、那些古桥        

  那天,听我说起魏塘的事,妻子怂恿我去踏寻三官堂桥。因为妻子早年一直住在魏塘,比我更熟悉这座小城。我们吃罢晚饭,徒步出发。从东往西横穿过亭桥路,进入刚刚拆迁一光的南门,是一大片残砖碎瓦,原有的瓶山街也变得坑坑洼洼,施工队正在废墟上干活。妻子曾去过三官堂桥,但因为时间久远,只能记个大概,我们就像在沼泽中跋涉一样,穿过这片废墟。后来转过河边几幢新建的住宅楼后,才在一片暮色中发现一座看起来荒废了的石桥,走近一看,不是三官堂桥是什么!原来这么近,我家在亭桥路东侧,而桥就在亭桥路西侧。

  这座桥一看就知道是上了年纪的桥,桥石磨损得很厉害,颜色微微发红,在桥的西南角,一棵树从桥底扭头生长出来,摇曳生姿。我们走上桥,发现桥上两侧有石栏杆,特别是到桥顶,两块大石上凿出两条石椅,可以供人坐下歇息。这真是极好的创意,古人真是聪慧异常。坐下时,我不由想到我们坐的地方曾有多少古人在此停足,刹那间,和畅的晚风里似有独特的气息,好像是古人的呼吸,从时间的另一头吹来。

  后来翻史料才知道,这座单孔石拱桥曾跨于古城南城门东首护城河之上,是昔日城南乡民进入县城魏塘的必经之地。它初建于明万历二年(公元1575年),因为倡议建桥的知县李仕华号龙田,一开始命名为见龙桥,以思其德政。后来在万历四十四年(1616年)桥南建了三官堂庙,民间因此慢慢把这座桥改称为三官堂桥。这样一座县城必经之桥,可以想见,当初有多少身影在桥上飘过,带着上城的喜悦,带着生活的艰辛,来来往往。

  其实那天我们所见的三官堂桥已不是初建时的桥。原来的桥在清咸丰十年(1860年)毁于战火,直到清同治七年(1868年)邑人许经邦、许元杰等人募资重建。这座保留至今的桥完全用条石砌成,外侧镌有桥名,桥的拱顶龙门石有团花浮雕。桥柱东西两侧各有柱联,东首为“南极星临快驾长虹以康济,东升日丽请留司马之名题”,西首为“名署见龙即此卜当阳盛事,桡通昼鷁恰喜沾活水来源”。联语的字里行间寄寓着百姓良好的愿望,而这种愿望是世间所有普通人最为不朽的情感。

  三官堂桥是魏塘现在仅存几座古桥中最高最大的一座。从历史来看,魏塘在上个世纪初曾有九十二座桥,可以想见,九十二座桥横亘在河上,是何等的蔚为大观,形成了水乡独特的桥文化景观。作为水乡标志的石桥,大多数精工巨构,既实用又富于观赏价值,且交织着优美动人的传说。可惜在后来的战乱和盲目建设中,大部分都毁掉了。其中最令人惋惜的是康济桥(罗星桥),连同桥边壮观的罗星台、台下四百多岁的古银杏树一起消失,所在之处全成了淼淼水道,现在只能从存世的图片上一窥其面容了。
  罗星台:位于魏塘镇东。始建于明嘉靖三十四年(1555),明万历元年(1573)在台上建关帝殿,清时车台上设铁炮五门以御寇害,清咸丰十年(1860)关帝殿毁于战乱,晚清恢复,规模如旧。1972年魏塘镇拓宽市河,拆毁。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1)
100%
------分隔线----------------------------
特别说明

◎ 广告赞助

◎最新评论
      谈谈您对该文章的看法
      表  情:
      评论内容:
      * 请注意用语文明且合法,谢谢合作 审核后才会显示! Ctrl+回车 可以直接发表

      ◎ 阅读说明READ EXPLANATION

      ☉出处:嘉兴故事         网址:http://www.jiaxing.cc
      ☉转载时请注明出处和网址。
      ☉本站所有文章内容均由各报章媒体精心收集而来,本站不做任何商业用途。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您想转载此处文章请注明原作者和本站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