栏目分类
热门小镇故事文章推荐

广告赞助商

主页 > 小镇故事 > INTRODUCE

低吟浅唱渔里谣--余新 (下)(2)

2012-04-26 07:36 作者:徐玲芬 翁一群 来源:嘉兴故事 浏览: 我要评论 (条) 字号:

摘要:五、泥孩纵说鄜延好,不及曹王庙上看 在余新还有一宝,那就是泥孩。 碧瓦珠光火一丸,绿物丝挂彩幡乾,泥孩纵说鄜延好,不及曹王庙上看。清代在延安做官的嘉兴人谭吉璁,在《和鸳鸯湖棹歌》中,大力歌颂故乡泥孩时



  五、泥孩纵说鄜延好,不及曹王庙上看

  在余新还有一宝,那就是泥孩。

  “碧瓦珠光火一丸,绿物丝挂彩幡乾,泥孩纵说鄜延好,不及曹王庙上看。”清代在延安做官的嘉兴人谭吉璁,在《和鸳鸯湖棹歌》中,大力歌颂故乡泥孩时的表情,是如此的骄傲,认为连闻名中外的陕西泥塑,都比不上曹王庙上卖的泥孩好。

  据志书记载,曹王村的泥制品,都是采泥手捏而成,形象粗朴可爱,是脍炙人口的民间工艺品,是一种真正民间的文化。曹王庙会期间,庙廊下到处都是当地村民卖泥孩、泥菩萨、泥猫等。游曹王庙的人烧完香后,就顺便带一件泥孩回去。带一个泥猫回去,放自家蚕室中,驱鼠祛邪,保证养蚕丰收。那泥孩呢,则有“宜男”的好口彩。设想一下,在这样一个清明时节,曹王庙会人山人海,热闹无比,为曹王敬上香火之后,自然地来到五彩缤纷的泥孩摊前,随意地看啊挑啊,那种满足的神情,也显得五彩缤纷起来。可惜余生也晚,那种庙会上的热闹场景只能听人说说罢了。

  那天,我们有幸见识了曹王村的泥孩传人七十四岁的顾去宝老人。因为预先约好了要去的,老人早已准备好了制作泥人的青泥团。

74岁的泥孩传人顾去宝

  老人介绍,这用泥选择都有讲究,最好是两层的青紫泥,有韧性。和好泥后,要悠一悠。然后她拿出祖上传下来的一个水浒人物模型,掐一小块泥,搓匀,然后放进模子里,压平,把边上多下来的泥刮平。一会儿,从模子里倒出来,活灵活现的一个人物造型完成了。然后放在檐下阴干。趁泥还未硬时,头上插上好看的羽毛(如是泥猫,嘴边要插上胡须),这样初步算是完成了。

  顾大妈讲,在这个过程中关键是要掌握火候,和泥,上模型,插羽毛,都有时机。等阴干到差不多硬了,就可以放太阳底下晒,晒干,就可以进入下面的工序——描彩。白色是底色,然后画上中国最传统的大红大绿,头发、胡子当然是黑色的了。这后面的工序,我们今天匆忙中是看不到了,但老人讲,她做好现成的有好多,可以让我们参观。她说着,从屋里找出了好几个泥孩,有水浒人物,有泥猫,有钓鱼图……姿态非常可爱。

  看她做得容易,其实,要真正完成一个泥人,要经过多道工序,几个月时间,可以讲是真正的慢细活。

  最不容易的是,做泥人的模型的制作。顾大妈讲,她用来做泥人、泥猫的模型,都是祖上传下来的,全都是自家刻制而成。事实上,要没有这个泥塑模型,就做不出这些泥人。这里又涉及另一项民间工艺——泥雕。模型是用泥块手工雕好各种形象后,进行烧制成型的。所以泥雕便是曹王泥人的前道工艺。

  问顾大妈,现在谁还会刻这种模型,她笑笑,说没有了,都是老早传下来的用用。

  现在,曹王泥孩这项民间工艺,同其他地方许多民间艺术一样,渐渐地失去了市场,从事民间工艺的手艺人也渐渐老去。在如今这样一个信息多元化时代,可玩可看的现代艺术品,早已让我们眼花缭乱,如何科学而有效地保护和发展这些民间艺术,是一个永恒又尴尬的话题。

顾去宝老人在给泥猫上胡须

顶一下
(2)
66.7%
踩一下
(1)
33.3%
------分隔线----------------------------
特别说明

◎ 广告赞助

◎最新评论
      谈谈您对该文章的看法
      表  情:
      评论内容:
      * 请注意用语文明且合法,谢谢合作 审核后才会显示! Ctrl+回车 可以直接发表

      ◎ 阅读说明READ EXPLANATION

      ☉出处:嘉兴故事         网址:http://www.jiaxing.cc
      ☉转载时请注明出处和网址。
      ☉本站所有文章内容均由各报章媒体精心收集而来,本站不做任何商业用途。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您想转载此处文章请注明原作者和本站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