栏目分类
热门小镇故事文章推荐

广告赞助商

主页 > 小镇故事 > INTRODUCE

炉头杂记(下)(2)

2012-04-27 20:02 作者:邹汉明 沈永林 来源:未知 浏览: 我要评论 (条) 字号:

摘要:一天上午的拜访 铁铸的物件,无论打造得多么精致、牢靠,时间一久,总是要生锈的。炉头曾经繁盛的冶铸业,到底没有给这个江南小镇注入更多更丰富的内涵。为炉头增加文明厚度的,不是沈亦昌行销大江南北的锅底,而是



  一天上午的拜访

  铁铸的物件,无论打造得多么精致、牢靠,时间一久,总是要生锈的。炉头曾经繁盛的冶铸业,到底没有给这个江南小镇注入更多更丰富的内涵。为炉头增加文明厚度的,不是沈亦昌行销大江南北的锅底,而是无后的杨园先生张履祥务本的学问。

  张履祥(1611~1674),字考夫,号念芝,世居炉镇杨园村,故学者称杨园先生。

张杨园

  张杨园九岁丧父,但懂事极早,居丧期间,志书上说他“哀毁若成人”。好在杨园先生的母亲也是乡间少有的通达之人,告诉他:孔子和孟子,也是两家无父儿,只要肯学好人,便能够成为大圣大贤,不要因父亡而自我捐弃。杨园听从母训,此后自勉自爱,发奋苦读,“夜不就枕者十余年”,可见杨园不同于常人的毅力。刚过二十岁,祖父和母亲就过世了,家道就此中落。他与兄长友爱相亲,勤俭持家,且终其一生,与乃兄没有像别的家庭一样分家而治,而是“怡怡终身”,这是很不容易做到的。

  崇祯十七年(1644),杨园去绍兴拜刘宗周为师,深有所得,居绍兴数月,忽闻三月十九日,明思宗自缢煤山的变故,闻听之下,杨园缟素不食,徒步回到老家炉头西边二里许的杨园村,从此绝意科举,息交绝游,抗志不出,开始了他隐居乡间的后三十年时间。这一年,杨园三十四岁。在乡间,一边训蒙自给,一边著书立说。杨园一生潜心于义理,认为三代以上,孔孟是集大成者;三代以下,程朱是集大成者。常告诫学童:须读有用之书,当务经济之学,毋专习科举制义(八股)。因此,晚年筑室,取名务本堂。本者,农也。杨园以《补农书》驰名于今,当然,这是因为他有直接的农事经验,僻居乡村一隅,又看到了农民的艰辛。然而,杨园的成就,又岂是一本《补农书》所能够道尽的?卢志说到,杨园一生极重仪表,平时居家,哪怕酷暑时节,也必穿戴整齐,正襟危坐。如果乘船出远门,就是舟行百里,他也是坐不稍攲(倾斜)的。终杨园一生,可谓立身端直,持论醇正,确是数百年来罕有之一代大儒。

  但,这样一位真儒,即使炉头周遍的人,几乎没有人对他有多少的了解。据说,上世纪八十年代中期,有日本学者来炉头朝拜杨园先生,曾急坏了当时主镇者,因为脑子里压根儿没有杨园先生,只有水分充足的“狗的屁”(GDP)和工农业产值的数字。的确,对大多数人而言,杨园是一个小小村庄,而不会想到一位农学家,一位理学家,一位德行高古的大儒。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1)
100%
------分隔线----------------------------
特别说明

◎ 广告赞助

◎最新评论
      谈谈您对该文章的看法
      表  情:
      评论内容:
      * 请注意用语文明且合法,谢谢合作 审核后才会显示! Ctrl+回车 可以直接发表

      ◎ 阅读说明READ EXPLANATION

      ☉出处:嘉兴故事         网址:http://www.jiaxing.cc
      ☉转载时请注明出处和网址。
      ☉本站所有文章内容均由各报章媒体精心收集而来,本站不做任何商业用途。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您想转载此处文章请注明原作者和本站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