栏目分类
热门小镇故事文章推荐

广告赞助商

主页 > 小镇故事 > INTRODUCE

人文璀璨话屠甸(2)

2014-06-25 10:14 作者:颜剑明 金卫其 徐建荣 来源:未知 浏览: 我要评论 (条) 字号:

摘要:寂照寺是屠甸现存历史最悠久的古迹。 寂照寺屠甸现存历史最悠久的古迹当是寂照寺,它始建于后晋天福八年(943),初名报恩院,北宋时改称寂照寺,民间习惯称屠甸寺。南宋末,名僧子温和尚来居,使寂照寺名声大振。


寂照寺是屠甸现存历史最悠久的古迹。

  寂照寺屠甸现存历史最悠久的古迹当是寂照寺,它始建于后晋天福八年(943),初名报恩院,北宋时改称寂照寺,民间习惯称屠甸寺。南宋末,名僧子温和尚来居,使寂照寺名声大振。子温俗姓温,字仲元,号日观,松江府人,年轻时正值乱世,他放荡不羁,嗜酒成癖,荡尽家产后,看破红尘,剃度出家。居寂照寺后,律己甚严,治学至勤,专心绘事,擅长画水墨葡萄,须梗枝叶,皆成草书,世称“温葡萄”,后名扬海内,正史上也留下记载:“作水墨葡萄自成一家,枝蔓皆合书法。”元代鲜于枢有《观寂照葡萄诗》:“阿师已把书为画,俗客那知色是空。却忆西湖酒醒处,一棚凉影卧秋风。”王冕也曾作诗盛赞“温葡萄”:“日观大士道眼空,佯狂自唤温相公。浩然之气塞天地,书法悟入葡萄宫。有时泼墨动江浦,叱喝怒骂生风雨。草圣绝倒张伯英,春蚓秋蛇何足数?龙须倒卷鬼眼枯,枯藤脱落无根株。”其画惜今国内无存,传世之作《葡萄图》传入日本。

  白社书院旧址有一个小村落不得不说,它叫院基里,是桐乡最早的书院——白社书院的旧址。白社书院又名白莲书院,是宋末理学大儒卫富益讲学的地方。地方史志说:“桐乡书院之名,无古于此者。”卫富益自号耕读居士,人称正节先生,崇德人,宋帝赵昺崖山蹈海后,卫富益设坛遥祭。元朝建立后,地方官荐之于朝廷,卫富益以“世受宋恩,不事他姓”坚辞不从,并拒绝与做官人来往,创白社书院于屠甸,终日与白衣人讲学论道,晚年不出乡里一步。他常说:“士之品,以道德为上,功名富贵何足慕哉!”卫富益以近乎固执和偏激的言行捍卫了旧时正直读书人的涵养、胸襟和气节。他生于宋元交替的乱世,感喟异族入主中原,一生不得志,郁郁寡欢,竟然活了96岁,乱世享高寿,可谓殊异。

  吕大坟桐乡民间有一句谚语,叫“崇德吕希周,直塘改作九湾兜”,明代嘉靖间的吕希周以筑崇德城抗倭而载入地方史志,他虽然是崇德人,但与屠甸也有关,他死后即葬在屠甸镇一个叫“小六房”的村落里,距镇4里,墓东西长达60多米,南北达30多米,高约12米,是桐乡境内最高最大的古墓。也正因为高大,人们存有疑惧之心,400多年来才逃过了一劫又一劫。目前,虽然屠甸的工业园区日渐逼近,正在吞噬着昔日的桑田美池,但这座高大的坟墓依然矗立在一片田畴之上。坟顶上种着青青的桑树、豆麦等各种庄稼,几个老年妇女正在锄草,只有朝南一侧还留着几片茂密小竹和荒草,才让人联想到几分芳草萋萋的古意。站在坟顶,俯视四周,可以清晰地看出此处地形的复杂和水流的曲折,从中也可猜度出建墓者幽深的城府和精巧的设计。吕大坟的北面是店家塘港,西面是港的一条支流,绕过坟脚,折向坟南,蜿蜒地向东流去,又与店家塘港接通,这样,坟墓被水四面环通。坟前的一段水流特别宽,呈半月状。据村民说,水也特别深,去年冬河道清淤,抽干河水一看,竟有五六米深。很明显,当初营墓用的土即是从河里挖上来的。这个半月形状的河道,村民叫“山前潭”,历代相沿,由此也可知,吕大坟在淳朴的村民心目中是一座山,墓主人吕希周是一个了不得的大人物。潭西南有一个现在很少见的大竹园,竹风呼啸,给碧波荡漾的山前潭增添了几分画意,而这泓碧水也给吕大坟增添几分神秘感,有风,有水,水绕山,山临水,这是古人也是今人所追求和希冀的世世代代享受荣华富贵的所谓“风水”吧。

高大的吕大坟是屠甸镇又一处古迹。

顶一下
(9)
10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特别说明

◎ 广告赞助

◎最新评论
      谈谈您对该文章的看法
      表  情:
      评论内容:
      * 请注意用语文明且合法,谢谢合作 审核后才会显示! Ctrl+回车 可以直接发表

      ◎ 阅读说明READ EXPLANATION

      ☉出处:嘉兴故事         网址:http://www.jiaxing.cc
      ☉转载时请注明出处和网址。
      ☉本站所有文章内容均由各报章媒体精心收集而来,本站不做任何商业用途。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您想转载此处文章请注明原作者和本站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