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京杭古运河文章推荐

广告赞助商

主页 > 专题故事 > 京杭古运河 > INTRODUCE

运河·设问

2012-06-29 12:14 作者:云片高 来源:嘉兴故事 浏览: 我要评论 (条) 字号:

摘要:一条奔流的大河和一座明媚的城市,面对运河的3个设问。


  这是大运河在嘉兴市区的流程图,看它像一个体育锻炼时头首倒立的人形,在苦练内功,似乎在寓意嘉兴人为保护运河而付出的努力。
 
  设问一:运河为何而兴?
 
  我记得学生时代学历史死记硬背,在秦之前的内容难记,经常挠头皮;自秦开始,条理清晰就好记了。千古一帝的秦始皇很有意思,在中华版图上最大的一件作品就出自他的手笔。以今天的北京为交点,长城与运河构成了巨大的“人”字,长城向西北延伸,逶迤崇山大漠,书写了雄健恢宏的一撇;运河平缓流向东南,流金淌银,落下了婉丽的一捺。最早了解到中国地图上的这一“人”发现,是在上世纪80年代中央电视台的大型专题片《话说运河》,而运河的大规模始建也起于秦始皇却是在后来的翻书中知道的。
 
  秦始皇修长城是为了抵御北方的入侵,而驱动劳役大规模挖通江南运河则是为何?历史记载的是这样一种说法:秦始皇统一六国后多次东巡,到了丹徒,“初,秦以其地有王气,始皇遣赭衣三千人凿破长陇,故名丹徒”。后来又来到吴越之地的嘉兴,听说此地也有天子气,怕再出皇帝来抢了刚刚归于大一统的“天下”,于是再调动数万囚徒,开凿人工河,挖断皇脉。通过这两次大兴工程,可以让秦始皇在江南乘龙舟“过丹阳,至钱塘,临浙江”。秦始皇真还舟楫劳苦来到了嘉兴,在海盐的海边眺望,也给当初驻足停留的这片山留下了秦山的名称。
 
  此说颇为搞笑,秦始皇开挖运河一开始就披上了迷信的色彩,嘉兴的“王气”倒是在民间说法中得到了两次印证,一是南宋的宋孝宗就出生在嘉兴,时将嘉兴称作“龙兴之地”;另一次是开天辟地我们党的诞生。这些民间说法如此联想,实有迷信而非科学的成分。
 
  在运河历史中,秦始皇之后登场的是隋炀帝。可以夸张地说,隋炀帝是秦始皇的粉丝,因为二人有着太多的相似,比如以举国之力大兴工程,比如以超出常人想象的规模乘舟东巡,最后“尽道隋亡为此河”。沟通南北大运河的隋炀帝更多地被史书和文学描绘为“烟花三月下扬州”,贪恋江南美色,横征暴敛的亡国之君。他为着一赏琼花,竟然异想天开地让上千美女与数千头嫩羊沿河拉纤。
 
  康熙、乾隆也曾数下江南,登临烟雨楼,咏诗题画。但在百姓的戏说中却是乾隆因换子调包而实为海宁陈阁老之子,乾隆的江南行变成了旅游探亲。
 
  无论秦始皇的迷信、隋炀帝的享乐,还是乾隆的探亲揭秘,都以种种戏说遮掩了帝王对运河用心良苦。皇帝是天下的当家人,在长期的农耕社会,天下臣民的饱暖就是第一件大事情,“西北为用兵之地,东南为财赋之地”,气候适宜、勤于耕作的江南正是天下粮仓,“江浙熟,天下足”,而嘉兴自唐代中后期即开始大规模屯田,故有“嘉禾一穰,江淮为之康,嘉禾一歉,江淮为之敛”之说。江南的粮食、钱赋正源源不断地通过运河通达京城并转运扩及边关要塞。正如笔者在参与编写《江南水乡文化名城嘉兴》一书时,在资料中找到西方学者的形象说法:大运河好比皇帝手中的一条“龙缰”,一缰在手,便掌控了王朝的经济命脉。
 
  我估计皇帝都好要面子,从来不肯承认王朝会有缺钱少粮的时候,即使他们亲自出马,为天下找粮食,当调度,搞运输,也要寻出种种借口来抵挡遮掩,于是有了封建王朝的经济工作都统统文学化、娱乐化了的趋向,而我们的帝王在运河的舞台上也习惯性地扮演了各种或风流或暴戾的夸张角色。 
顶一下
(2)
10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特别说明

◎ 广告赞助

◎最新评论
      谈谈您对该文章的看法
      表  情:
      评论内容:
      * 请注意用语文明且合法,谢谢合作 审核后才会显示! Ctrl+回车 可以直接发表

      ◎ 阅读说明READ EXPLANATION

      ☉出处:嘉兴故事         网址:http://www.jiaxing.cc
      ☉转载时请注明出处和网址。
      ☉本站所有文章内容均由各报章媒体精心收集而来,本站不做任何商业用途。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您想转载此处文章请注明原作者和本站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