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新埭兴起 明《平湖县志》都会篇云:在今则新带为最,朝来质剂,霞拥云奔,衽帷汗雨,曾不容刀,此又一都会也。新埭集镇的兴起,有赖于江南小城镇兴起的大背景,在中国资本主义萌芽的时期,商品交易的增多,手工业初
新埭兴起 明《平湖县志》都会篇云:“……在今则新带为最,朝来质剂,霞拥云奔,衽帷汗雨,曾不容刀,此又一都会也。”新埭集镇的兴起,有赖于江南小城镇兴起的大背景,在中国资本主义萌芽的时期,商品交易的增多,手工业初步繁荣,促使了江南小城镇的发展。还有明朝有大批的北方移民进入江南,也促进了人口的集聚。 据清《平湖县志》记载:明中叶以后,新埭成为商业重镇,“饶鱼米花布之属,徽商麇至,贯镪纷贸,出纳雄盛”。特别是清中期,新埭有东市、西市、中市、花街、上塘、下塘,已成为浙北商业繁华重镇。 新埭老街至清末,已有绸庄、酱园、药铺、茶楼、典当等各色商业和碾米厂、油车坊、糕店制作等手工业。大户人家有俞家、徐家、陆家等。排门严整,店铺林立,绵延数里,煞是热闹。近代工业兴起,工商联动,进一步促进了集市的发展。至20世纪30年代初,新埭镇商店有300多家。从业人员900多人。俞金鼎所作的《泖水乡歌》有诗描写新埭集市的繁荣景象—— 鱼蝦蔬果竞肩挑, 尽日喧阗源会桥。 东市喝茶西市酒, 往来沽客踏虹腰。 诗中描写的源会桥,俗称包家桥,是新埭集镇的中心,是最繁华的地段。清末还有东桥楼、西桥楼,是上街顾客,卖菜买菜,喝酒吃茶及听书的主要场所。包家桥至今还留有卖鱼、买菜的集市。 |
谈谈您对该文章的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