栏目分类
热门小镇故事文章推荐

广告赞助商

主页 > 小镇故事 > INTRODUCE

从蓉溪到大云(下)(3)

2012-12-31 14:05 作者:金天麟 袁培德 来源:www.jiaxing.cc 浏览: 我要评论 (条) 字号:

摘要:五、战火重生大云镇 石桥如弓,流水如弦。十里蓉溪边,千年古刹旁,有多少风物就有多少传奇,历史在这里续写,文化在这里沉淀。 这是一座位于十里蓉溪畔的水泥钢筋碉堡,一半埋在土里,一半显露在地上。 那天我来到


五、战火重生大云镇

  石桥如弓,流水如弦。十里蓉溪边,千年古刹旁,有多少风物就有多少传奇,历史在这里续写,文化在这里沉淀。

  这是一座位于十里蓉溪畔的水泥钢筋碉堡,一半埋在土里,一半显露在地上。

  那天我来到碉堡旁,黑洞洞的枪眼是一头凶狠的庞然大物的血盆大口,水泥碉堡的墙体上有累累弹痕。

  这是一座大型碉堡,可以驻守一个连。在这宁静、安逸的蓉溪畔为什么会有如此巨大的碉堡?思绪立刻把我带到抗日战争烽火连天的那个年代。一九三四年起,当时的中国政府为了抵抗日本鬼子侵略,开始构建国防工事。列入沪杭宁战区的嘉善大云也筑了碉堡。蓉溪畔的这座大碉堡就是那时造的。一九三七年八月十三日,日本鬼子开始进攻上海,从上海金山卫登陆,于是嘉善这一带就成了主战场,一场血淋淋的战斗打响了,驻守嘉善的是国民党第十集团军总司令刘建绪率领的湘军。这是一支以苗家子弟为主的部队。他们骁勇善战,与日寇打了七天七夜,这座碉堡内的守军顽强阻击日寇进犯,周围的大小碉堡都被日寇的飞机大炮炸翻了,只有这座碉堡炸不翻,打不烂,日本鬼子在碉堡前死伤近二百名,还死了一个少佐。尽管驻守在碉堡内和赶来增援的中国军队英勇阻击,但终因寡不敌众,最后甚至以血肉之躯与日寇搏斗,全部为国捐躯。

  这座碉堡就是一段可歌可泣的历史,这座碉堡就是一块爱国主义的丰碑。我凝视这座碉堡,仿佛听到当年湘军的枪声,听到大云人民的怒吼……

  日寇侵占后实行残酷的“三光”政策。一九三八年十二月,日寇百余人窜入大云镇,放火烧毁房屋二百多间。

  《嘉善县志》上沉痛地写道:“大云镇在民国二十七年被侵华日军焚烧殆尽。”

  日寇在大云犯下滔天罪行,必然受到反抗。一九四〇年八月十日,日寇在大云镇北端长生桥遭到伏击,战斗持续了三个多小时,日寇死一人,伤数人。一九四三年,驻大云镇日军水巡队在镇东南环桥附近遭到游击队伏击,被打死四人,活捉五人。十二月,国民党游击政府率自卫大队二百多人到大云南边的钟埭一带农村活动。一九四四年三月初的一天凌晨,县大队兵分三路,由镇东面的青龙桥,西面的姚家宅基,包围了大云镇上的天主教堂,向盘踞在天主教堂里的三十多个日寇开火。战斗打了一天,直到全部日寇被迫撤走。

大云之路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特别说明

◎ 广告赞助

◎最新评论
      谈谈您对该文章的看法
      表  情:
      评论内容:
      * 请注意用语文明且合法,谢谢合作 审核后才会显示! Ctrl+回车 可以直接发表

      ◎ 阅读说明READ EXPLANATION

      ☉出处:嘉兴故事         网址:http://www.jiaxing.cc
      ☉转载时请注明出处和网址。
      ☉本站所有文章内容均由各报章媒体精心收集而来,本站不做任何商业用途。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您想转载此处文章请注明原作者和本站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