栏目分类
热门小镇故事文章推荐

广告赞助商

主页 > 小镇故事 > INTRODUCE

硖石记(二)(3)

2013-04-10 09:59 作者:吴文君 袁培德 来源:www.jiaxing.cc 浏览: 我要评论 (条) 字号:

摘要:四厢中有三厢已在时间的流逝中悄然遁去了踪影,现仅存的南关厢坐落在南关厢街的中段,三间两层,屋顶为歇山顶,棱角分明,结构清晰,平面呈长方形,明间墙面起券,券上开三个望孔。民国十四年,即一九二五年,因硖

  

  四厢中有三厢已在时间的流逝中悄然遁去了踪影,现仅存的南关厢坐落在南关厢街的中段,三间两层,屋顶为歇山顶,棱角分明,结构清晰,平面呈长方形,明间墙面起券,券上开三个望孔。民国十四年,即一九二五年,因硖石迎灯,大灯过不了关厢的拱门,将拱券加高,屋顶也随之加高,略微有了俯瞰之势——俯瞰的是今日的自在与安定。青石板上,昔日轰轰踏过的马蹄声早已听不到了,听得到的是软柔的吴语,人来人往的市声。血战的惨烈在一代又一代人的生计中化作了烟尘。

  南关厢街区由历史上的保秀坊、锦绣坊两坊组成,过去有环秀桥、会源庵等历史古迹,南北长约三百五十米,东西宽约五十米。现整个街区较好地保留着商住合一、前店后河、小桥流水的历史风貌和传统格局。老街南北走向,街道由青石板铺筑。两侧的临街民居、店铺,基本上还保留着明清时期江南市镇典型的街道格局和风貌特征。街区东侧的店铺后临洛塘河,河与街道平行走向,是米市的主要水运渠道。

  自清咸丰十年到民国二十五年,硖石米市历经七十六年之久,全镇最多时米行达一百五十多家,主要经销点便设在南关厢往北的米市街,南关厢街区经销本县四乡的粮食,俗称“乡货行米店”。据说,在北伐前,南关厢乡货米行业最盛时,每天有航船百余条,因顾客的需求,茶店、饮食店、杂货店等商铺也相继开设,成为本镇的一个商业重地。

南关厢民居

  街区依洛塘河而建,房屋以东西朝向、两层为主,建造年代大多清代至民国。其中临河一面的建筑较为简单,以两进院落为主,街道内侧的房屋以多进院落为主,最深院落多达六进,一般第一进为店面,敷以朴素的排门,后面几进雕刻精美考究,体现江南“富不外显”的社会文化形态,如南关厢五号、三十九号,皆为幽深的院落式建筑。

  著名文史学家吴其昌、红学家吴世昌便出生于这条街。吴其昌先生在《志摩在故乡》中写道:“……我们住在大瑶桥,他们住在中宁巷,两家的老厅,一样的旧,一样的黑,一样的古老,一样的‘马头墙’、‘四开柱’、‘砺壳窗’,一样的经过‘长毛’而没有毁。‘地坪砖’照例是破碎了,听说是因为‘长毛’屯军时候的劈柴。厅前的‘天井’,规矩是扁长的,两边不是两株桂花,就是紫荆……”

  九·一八事变时,沪杭师生四五万人涌向南京请愿,受阻于下关。当时担任清华大学讲师的吴其昌与夫人、弟弟吴世昌南下,投书蒋介石要求收复失地,在不能满足心愿的前提下,随即谒中山陵哭灵,通电绝食,要求抗日,朝野震动。这对国难当头之际挺身而出的兄弟的故居在南关厢的一百二十五号,据说基本保存完好,位于南关厢西侧,然而门扉紧闭,窗棂腐朽,透过残存的玻璃,我尽力望进去想望见一些什么,然而只后院依稀一丝亮光,只得作罢。

  除了吴世昌故居,街区内现有南关厢、大瑶桥、关帝庙大殿三处文物建筑,二十多座始建于清末民初的传统院落式建筑。南关厢六十一号是一条阴暗的弄堂,穿过两道门廊,已置身于一方天井中,遍地都是主人的弃物,几乎无从下脚,只有天井中的是怡然的,兀自在风中摇曳,于世事不管不问。漫长的岁月里,为了多一尺蔽身之地,草草搭就的房屋如蔓生的瘤结模糊了房子原有的格局,只有从随处可见的栏杆拱门,花纹细致清晰的牛腿拱梁上去想象这房屋曾经的精美。

顶一下
(5)
83.3%
踩一下
(1)
16.7%
------分隔线----------------------------
特别说明

◎ 广告赞助

◎最新评论
      谈谈您对该文章的看法
      表  情:
      评论内容:
      * 请注意用语文明且合法,谢谢合作 审核后才会显示! Ctrl+回车 可以直接发表

      ◎ 阅读说明READ EXPLANATION

      ☉出处:嘉兴故事         网址:http://www.jiaxing.cc
      ☉转载时请注明出处和网址。
      ☉本站所有文章内容均由各报章媒体精心收集而来,本站不做任何商业用途。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您想转载此处文章请注明原作者和本站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