栏目分类
热门小镇故事文章推荐

广告赞助商

主页 > 小镇故事 > INTRODUCE

远逝与可见--路仲印象(上)(6)

2013-07-17 14:28 作者:吴文君 黄才祥 来源:www.jiaxing.cc 浏览: 我要评论 (条) 字号:

摘要:再来说管氏吧。管氏一族在路仲的起源,可以追溯到明朝成化年间。因为管一松的迁居,管氏一族从此有了连绵五百多年的兴盛。 渟溪老屋,相传购自宋代中,应该就是管一松在路仲最初的居所,有万拓堂,额系管一松从余姚



  再来说管氏吧。管氏一族在路仲的起源,可以追溯到明朝成化年间。因为管一松的迁居,管氏一族从此有了连绵五百多年的兴盛。

  渟溪老屋,相传购自宋代中,应该就是管一松在路仲最初的居所,有万拓堂,额系管一松从余姚卜居时友人所书,清季渐就倾废。也就是管庭芬的居所。

  管庭芬,字培兰,号芷湘,工画兰和山水,精校勘,热心于乡邦文献。著有《海昌经籍著录考》、《海隅遗珠录》、《天竺山志》、《南唐杂剧》、《花近楼丛书》等。曾协助钱泰吉纂修《海昌备志》中的艺文编、金石编。爱书之情,四时读书,唯秋为爽。

  印象挺深的是管庭芬抄书的癖好。咸丰十年战乱时,他奉母避难乡曲,每日以抄书为事,两年之间,抄有小品七十余种。当时,“其寓仅破楼一间,日藉笔砚以消郁垒,笈携小品尽手录之,不足复于村塾及邻近告借以续之”。管庭芬一生所抄图书不下数百种,现今可以列出名目的就有二百五十余种。海宁的文人中,管庭芬与潘霭人均以抄书闻名,潘喜抄名人文集,管喜抄海昌掌故及目录学文献,后来潘转事科举,而管仍抄书不辍,自甘冷淡。

  他有一首典衣买书歌,读来让人唏嘘感慨,“贫居陋巷无所求,愿与史籍同生死。……苦心称得几残篇,也要后人能善读。”表明他与史籍同生死的志向。不知今日可还找得到这样的书痴?

  梅花阁是管氏轩裳公读书的地方,往西走数步,有莲池,名曰西苑池莲。管氏轩裳公性淡泊,不慕荣利,喜植花,尤爱梅,遂于墙隅隙处种红梅,每当腊尽春初,花放极盛,欣然曰夏有荷,冬有梅,吾愿足矣。

  管元耀是管庭芬的族孙,编有《海昌胜迹志》、《渟溪备考》,《海昌胜迹志》四本八卷等书,包揽了海宁境内的名胜古迹,印于上世纪三十年代,成为今日索访旧迹极其可贵的依据。

遗存的古民居局部

顶一下
(4)
57.1%
踩一下
(3)
42.9%
------分隔线----------------------------
特别说明

◎ 广告赞助

◎最新评论
      谈谈您对该文章的看法
      表  情:
      评论内容:
      * 请注意用语文明且合法,谢谢合作 审核后才会显示! Ctrl+回车 可以直接发表

      ◎ 阅读说明READ EXPLANATION

      ☉出处:嘉兴故事         网址:http://www.jiaxing.cc
      ☉转载时请注明出处和网址。
      ☉本站所有文章内容均由各报章媒体精心收集而来,本站不做任何商业用途。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您想转载此处文章请注明原作者和本站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