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运河船工 胜塘港是连着大运河的一条极不起眼的支流,从古到今,数不清的船从这条小港里启程,通过运河,再漂向远方。 胜塘港,曾经是运河边有名的造船村落,如今能做船的,只有张作明和他的儿子了。 江南的春雨淋湿
运河船工 胜塘港是连着大运河的一条极不起眼的支流,从古到今,数不清的船从这条小港里启程,通过运河,再漂向远方。 胜塘港,曾经是运河边有名的造船村落,如今能做船的,只有张作明和他的儿子了。 江南的春雨淋湿了这个村落,66岁的张作明还在叮叮咚咚地敲着什么。双桥渔村刚刚买走了一条新船,又把两条旧船送来维修。两艘小木船翻了个儿,等着这位运河船工修整。 张作明做船也是祖传的手艺,这门手艺延续了多少年,他真的不知道,他只知道他的爷爷也是个船工。 胜塘港里做的船,主要是渔船,还有运输船,在张作明年少的时候,连水泥船都没有,木船是村民生活的必备工具。在他的记忆里,胜塘港的造船名闻遐迩,像模像样的造船厂有20多家。胜塘港的清晨是躁动的,天蒙蒙亮,村庄就被一连串的敲打合奏惊醒,船工们揉揉惺忪的眼睛,开始一天的劳作。造船,先是要选好木材,一船船木材也是沿着运河从城里装来的,木头要弯,要有弧度。张作明比划着,整条船只有一块木头要求是方正的。冲好木头,钉起来,嵌灰,上漆,一条新船要上四五遍漆。每种船型都有不同的要求,捉鱼船要弯点,船头船尾尽量上翘,船底做得细,这样速度就比较快;摆渡船讲的是平稳,货船要做得大一点。造船人最忙的是春夏季,这时从四面八方的船通过运河汇拢到胜塘港,等着检修上漆。露天搭个工棚,个个造船人晒得像酱鸭。做条像样的船,要十几天时间。 渐渐地,捕鱼的人少了,运输船用得也少了,胜塘港造船人的生意也清淡了。有的人守不住寂寞,开始转行了。但张作明与他的儿子还在固守着这份祖传的手艺。现在每年送来检修的船有20多条,做的船也就十几条。最让张作明自豪的是,4年前他为嘉兴市区环城游做了两条游船,不知有多少游客乘着他做的游船,欣赏运河两边的美景呢。 ![]() 至少是第四代船工的张作明和儿子仍固守着祖传的手艺。 |
谈谈您对该文章的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