栏目分类
热门嘉禾名士文章推荐

广告赞助商

主页 > 嘉禾名士 > INTRODUCE

褚辅成:抗日救国,老而弥坚

2025-09-02 11:03 作者:庞艺影 来源:www.jiaxing.cc 浏览: 我要评论 (条) 字号:

摘要:褚辅成,生于清同治年间的嘉兴名士,早岁攻读经史,却不甘埋首故纸堆,甲午战争后见国事蜩螗,毅然弃科举而入新式学堂,后东渡日本研习法政,与黄兴、宋教仁等志士结为同道,自此一生与家国命运紧密相系。 1937年秋,淞沪会战的炮声震碎了江南的宁静。时年六

  褚辅成,生于清同治年间的嘉兴名士,早岁攻读经史,却不甘埋首故纸堆,甲午战争后见国事蜩螗,毅然弃科举而入新式学堂,后东渡日本研习法政,与黄兴、宋教仁等志士结为同道,自此一生与家国命运紧密相系。

  1937年秋,淞沪会战的炮声震碎了江南的宁静。时年六十四岁的褚辅成已是须发皆白的老者,却如古柏般挺立在风雨飘摇的时局里。这位曾任浙江省议会议长、浙江政务委员会委员的耆宿,此刻正担任嘉兴同乡会会长,寓居上海。日军攻占上海后,铁蹄直指嘉兴,他收到汪伪政权送来的“维持会”委任状,那烫金的字迹在他眼中无异于卖身契。当夜,他将委任状投入炉火,火光映着他布满沧桑的脸,如同当年在东京参与同盟会时一般坚毅,“吾嘉兴乃礼义之邦,岂能与寇为伍?”

  1938年,国民参政会在武汉成立,褚辅成以社会贤达身份当选参政员。年迈的他不辞舟车劳顿,往返于重庆、香港、桂林之间,为抗日救亡奔走呼号。在参政会上,他援引《左传》“国之大事,在祀与戎”,力主团结各党派力量:唯有摒弃私见,如吴越同舟,方能共渡国难。面对国民党顽固派的妥协言论,他当庭怒斥:岳武穆云“还我河山”,今日若弃寸土,何以对祖宗、对后世?其声震屋瓦,闻者无不动容。

  1941年皖南事变爆发,国共合作面临破裂危机。褚辅成心急如焚,联合黄炎培、张君劢等参政员致电国共两党,言:寇深矣!祸亟矣!凡有血气,莫不痛心。公等肩负国之重任,若内战再起,何以对天下?

  一次,在参政会辩论时,有国民党委员指责共产党“游而不击”,褚辅成当即起身反驳:嘉兴子弟在新四军中作战者何止千人?浙西反“扫荡”,新四军以寡敌众,收复失地,此乃铁证!古人云“止戈为武”,若欲反共,便是助纣为虐!他同时援引了《孙子兵法》中“上下同欲者胜”之语,强调抗日非一党之事,唯有举国同欲,方能克敌。其坦荡磊落,令在场者无不肃然。

  尽管身居后方,褚辅成始终牵挂着沦陷区的嘉兴父老。他在上海、香港设立嘉兴同乡救济会,募集钱款物资,通过地下通道送往浙西敌后。1942年,日军在嘉兴实施清乡,大批百姓流离失所,他得知后彻夜难眠,急电浙江抗敌自卫队将领:民惟邦本,如见嘉兴难民,务必全力庇护。《尚书》有云“民惟邦本,本固邦宁”,失民心者失天下,切勿忘记!他还设法营救被日军逮捕的同乡志士。

  1945年8月,日本宣布投降的消息传到重庆,褚辅成正在撰写《嘉兴抗战纪实》。他掷笔而起,走到窗前遥望东方,老泪纵横:十年饮冰,难凉热血!今日终见天日矣!随即提议召开嘉兴同乡庆祝大会,会上他引用陆游“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的诗句,告诫同乡:胜利来之不易,当铭记牺牲,更要珍惜和平。

  抗战胜利后,褚辅成返回嘉兴,只见家园虽残,民心未灭。他主持修复被炸毁的南湖烟雨楼,在楼内题写“还我河山”匾额,旁注中言:此“还我河山”四字为殉国者立碑。时人观之,无不感怀褚辅成这位爱国者的赤子之心。

  在抗日战争的历程中,他没有披甲上阵,却以文人之躯扛起了道义的大旗;他未曾血染沙场,却用笔墨与风骨筑起了精神的长城。嘉兴的地方志里记载他“生平以天下为己任,抗战期间,毁家纾难,奔走呼号,老而弥坚”,这正是对他最好的注解。如今,当人们说起抗日战争中的嘉兴人,褚辅成的名字总会与这片土地的风骨相连。那是江南文人的担当,是中国士人的脊梁,更是一个民族在危难时刻永不弯曲的精神象征。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特别说明

◎ 广告赞助

◎最新评论
      谈谈您对该文章的看法
      表  情:
      评论内容:
      * 请注意用语文明且合法,谢谢合作 审核后才会显示! Ctrl+回车 可以直接发表

      ◎ 阅读说明READ EXPLANATION

      ☉出处:嘉兴故事         网址:http://www.jiaxing.cc
      ☉转载时请注明出处和网址。
      ☉本站所有文章内容均由各报章媒体精心收集而来,本站不做任何商业用途。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您想转载此处文章请注明原作者和本站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