栏目分类
热门嘉禾收藏文章推荐

广告赞助商

主页 > 嘉禾收藏 > INTRODUCE

夏森《烟江帆影图》

2024-10-31 09:15 作者:杨文臣 来源:www.jiaxing.cc 浏览: 我要评论 (条) 字号:

摘要:夏森,南宋画家,其父便是那个与马远齐名、人称“夏半边”的夏珪。


南宋夏森《烟江帆影图》 现藏美国克利夫兰艺术博物馆

  夏森,南宋画家,其父便是那个与马远齐名、人称“夏半边”的夏珪。虽亦进入画史,但评价不高,《图绘宝鉴》的介绍是:“钱塘人,珪子,亦工山水,其笔法用墨不逮其父远甚。”夏森传世作品极少,目前所知的只有这幅《烟江帆影图》,绢本水墨,纵24.4厘米,横27.1厘米,现收藏于美国克利夫兰艺术博物馆。

  因为传世作品太少,我们无法判断“不逮其父远甚”的评判是否公正。从这幅《烟江帆影图》和明代王穀祥仿夏森的系列画作来看,夏森的笔法似乎比其父更加草略,而墨气较淡,画面明丽一些。王穀祥称其“墨色意象所谓苍润不下乃父”,或许是出于偏爱的溢美之词;如若不然,就是他的摹本更重笔法而在用墨上未下足功夫。

  不过,墨气浓淡,并不是裁判画品高下的标准;而“逸笔草草”,则向来为文人画所看重。这幅《烟江帆影图》,笔法简到不能再简,设色也非常清淡,但形神兼备、意境深远,堪称极品,与其父相比毫不逊色。

  占据画面大半空间的是烟云和群山。烟云浓淡与空间远近之间的关系处理得极其精妙。从左至右,山体与观者的距离趋近,烟云也逐渐变淡。左侧的远山,完全被烟云遮住,一片浩渺;中间的山被遮住山腰,只隐约露出几个峰顶和一线山脚;右侧的整座山体完全显露出来,但还有一抹浓烟锁住山脚坡地的树丛。与显现在右侧的山体相对称,画面左下角驶来一叶舟楫,鼓起的船帆、翻腾的细浪和弥荡的烟云,赋予画面以流动感。

  “计白当墨、计少当多”在这幅画中被运用到极致。画者在林木上着墨不多,除了右侧坡地上那片树丛,只在其中几座山峰上稀疏地点缀几棵松柏,但这些山并不因此显得秃干,相反,在我们的感觉里,它们植被蓊郁,一片葱茏,只是距离和烟云让我们看不分明。船上的四个人物,尺寸极小,已没有进行细描的空间。但就在看似随意的几笔涂抹中,人物的姿态神韵却呼之欲出:两个船工分别在船头和船尾劳作,船中坐着的两个船客,一位宽袍端坐,俨然博学高行之士,另一位仿佛是陪伴他的友人,正把主客的目光引向某处景观,手臂伸展的尺度表明他兴致很高。

  如果仔细观察船帆,我们还会发现,江风是由左向右吹,和船行的方向一致,而那片在画面中颇为显眼的树丛,却是向左微倾,山势亦然如此。这样,向右流动的风、帆与向左伸展的树、山,就构建了一种微妙的、完美的平衡。当然,你也可以追问那些树何以成迎风伫立而非随风偃伏之势,也可以赋予那些山以某种象征意味。

  苏东坡在《赤壁赋》中长叹:“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航行”自古以来就是最有诗意的字眼之一,是最受诗人们青睐的人生之隐喻。如果可以选择,我们当然愿意航行在烟雨江南,航行在夏森的诗意山水中。

  参考资料:《王穀祥仿〈夏森画册〉》、王伯敏《中国绘画史》文化艺术出版社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特别说明

◎ 广告赞助

◎最新评论
      谈谈您对该文章的看法
      表  情:
      评论内容:
      * 请注意用语文明且合法,谢谢合作 审核后才会显示! Ctrl+回车 可以直接发表

      ◎ 阅读说明READ EXPLANATION

      ☉出处:嘉兴故事         网址:http://www.jiaxing.cc
      ☉转载时请注明出处和网址。
      ☉本站所有文章内容均由各报章媒体精心收集而来,本站不做任何商业用途。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您想转载此处文章请注明原作者和本站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