栏目分类
热门嘉禾收藏文章推荐

广告赞助商

主页 > 嘉禾收藏 > INTRODUCE

李唐《采薇图》

2024-09-14 17:39 作者:马腾飞 来源:织梦技术论坛 浏览: 我要评论 (条) 字号:

摘要:李唐(1066—1150),字晞古,河阳三城人,初以卖画为生,宋徽宗时补入画院。靖康国变后,李唐颠沛流离,逃往临安以卖画度日,后经人举荐,再入画院,以成忠郎衔任画院待诏。《采薇图》创作于南渡之后,一改北宋院画奢华艳丽的色彩,是李唐晚年重要的人物题材


宋代李唐《采薇图》 现藏北京故宫博物院

  李唐(1066—1150),字晞古,河阳三城人,初以卖画为生,宋徽宗时补入画院。靖康国变后,李唐颠沛流离,逃往临安以卖画度日,后经人举荐,再入画院,以成忠郎衔任画院待诏。《采薇图》创作于南渡之后,一改北宋院画奢华艳丽的色彩,是李唐晚年重要的人物题材代表作品。

  此图取材于历史典故,描绘的是殷末隐士伯夷、叔齐“不食周粟”的故事。

  据司马迁《史记·伯夷列传》记载,商末时伯夷和叔齐皆为孤竹国国君之子,伯夷为兄,叔齐为弟。孤竹君欲以叔齐为王位继承人。然孤竹君死后,叔齐让位于伯夷,伯夷认为有违先君遗命,亦辞让不受,两人遂奔逃出走,听闻西伯姬昌善养老而入周。不久文王病逝,武王兴兵伐纣。伯夷、叔齐于行军道路上拦马谏阻,两人认为父死不葬,大动干戈,是为不孝,臣子造反,以下犯上,乃是不忠。

  武王不听,灭商后建立了周朝。伯夷、叔齐决心隐居明志,不吃周朝土地上生长出来的粮食,遂隐居首阳山(今属山西永济市),以采食野薇充饥度日,最终双双饿死于山中。

  此图是绢本水墨淡设色画,纵27.2厘米,横90.5厘米。此图流传有序,在《清河书画舫》《汪氏珊瑚纲》《佩文齐书画谱》《式古堂书画汇考》等重要画史著作中皆有著录,曾经明代项元汴、清代吴荣光收藏,晚清时入清宫,现藏北京故宫博物院。前有明代李擢公所题“首阳高隐”,后有元宋杞、明俞允文、清成亲王永瑆,以及翁方纲、蔡之定、阮元、林则徐、吴荣光、潘霄汉诸名家题记。

  画面采用截取式构图,将伯夷、叔齐置于画面突出位置。图绘山腰之上,石壁陡峭,古木苍藤掩映其间,伯夷与叔齐两人在坡石上,面容清瘦,须髯甚长。画面正中倚松抱膝而坐者当为伯夷,其人双眉微颦,然目光坚定刚毅,似在聆听叔齐之言;背向观画者席地而坐者是叔齐,右手撑地,左手微举,似在发表见解。伯夷右下方绘有篮筐与锄头,篮筐中有野菜少许。

  从服饰上看,两人皆布衣粗服,足蹬草履,完全贴合隐者身份。人物衣纹简洁,用笔爽利劲健,用淡墨晕染衬出白色布衣,暗喻伯夷和叔齐的高洁品性。人物周边的山石林木取近景局部,如画面中间山石以粗笔勾出轮廓,兼用大斧劈皴,力量充足。古松以描绘根部及垂枝为主,左侧叔齐身后绘一小树,枝叶盘曲,枝干两侧以侧笔勾勒。枝叶后有一小溪,蜿蜒曲折,若隐若现。这样的处理使得画卷质实的构图有了空间延伸之感。左侧山石中隐藏有作者自题款识:“河阳李唐画伯夷叔齐。”

  伯夷、叔齐在历史上向来被文人奉为“高隐”的代表。司马迁在《伯夷列传》中极力颂扬他们“辞让”“奔义”的清风高节。后世文人亦感慕其高风,北宋时两人被民间立庙供奉。徽宗朝两人又被加封为“清惠侯”“仁惠侯”。

  在中原沦丧、宋金对峙的特殊历史时期,李唐用此历史典故提醒国人当保持气节与风骨,谴责投降变节之行。正如元人宋杞所云:

  意在箴规,表夷齐不臣于周者,为南渡降臣而发也。

  可谓是“借古讽今”,用心良苦。
  
  参考文献:盛文林编著《绘画艺术欣赏》北京工业大学出版社;袁志正编著《中国画名作鉴赏》新华出版社;姜正成主编《丹青雅韵 一本书读懂中国绘画》中国财富出版社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特别说明

◎ 广告赞助

◎最新评论
      谈谈您对该文章的看法
      表  情:
      评论内容:
      * 请注意用语文明且合法,谢谢合作 审核后才会显示! Ctrl+回车 可以直接发表

      ◎ 阅读说明READ EXPLANATION

      ☉出处:嘉兴故事         网址:http://www.jiaxing.cc
      ☉转载时请注明出处和网址。
      ☉本站所有文章内容均由各报章媒体精心收集而来,本站不做任何商业用途。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您想转载此处文章请注明原作者和本站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