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嘉兴传奇文章推荐

广告赞助商

主页 > 专题故事 > 嘉兴传奇 > INTRODUCE

嘉兴传奇(2)--马文龙:嘉兴经济开发区首位“掌门人”(2)

2012-04-19 13:34 作者:王沁 李剑铭 袁培德 来源:嘉兴故事 浏览: 我要评论 (条) 字号:

摘要:不能再搞大台商投资区艰难诞生 1987年冬的一天,马文龙陪同时任市长周洪昌向省政府反映,请求省里减轻1988年上缴粮食的任务,而省里非但没同意,还将大麦从粮食任务中剔除。这对马文龙搞经济开发区是个打击,增产粮



  “不能再搞大”台商投资区艰难诞生
 
  1987年冬的一天,马文龙陪同时任市长周洪昌向省政府反映,请求省里减轻1988年上缴粮食的任务,而省里非但没同意,还将大麦从粮食任务中剔除。这对马文龙搞经济开发区是个打击,增产粮食,扩增粮田,到哪弄土地搞经济开发区?为了这,马文龙还和曾经共过事的时任省长沈祖伦拌了嘴。
 
  “从解放到现在,省委的决定,还没有地方不听的。”“从盘古到现在,还没听说大麦不算粮食任务的。”双方争吵的语气挺凶,但并没伤及两人的和气。在马文龙的力争下,省里终于同意减轻上缴粮食的任务。马文龙说:“现在回想起来,还真有点后怕,可人到了一无所有的地步,做事的胆子就越大,也就有了力量和勇气。”
 
  改革总是有个思想变动的过程。1988年初,沈祖伦考察南方经济特区后,明确了搞经济开发区吸引外资的政策,各地市可以引凤筑巢,也可以筑巢引凤,但嘉兴搞经济开发区,沈祖伦还是不放心,毕竟嘉兴是浙江的粮仓。
 
  马文龙清楚省里不会轻易批准,但总得搞点东西给大家看看,“历史不容你选择,有条件要上,没条件更要上,就看你的思想有没有插上舞动的翅膀。”于是,马文龙就和市里商量,弄了个台商投资区,只有147亩地,占地面积不大,容易获批。
 
  果然,1989年上半年,沈祖伦答应了,但再三嘱咐“不能再搞大,只能批这么多土地,嘉兴的农田不能随便被征用”。马文龙心里窃喜:“只要你批了就好。”
 
  不料,台商投资区刚诞生不久,中国经济就遭遇12年改革以来最困难的一年,大多数外资公司停止运行,静观其变。而嘉兴台商投资区也遭遇了引资困难,只有两个意向项目,投资者都是嘉兴籍港商,一个是袁培元,一个是朱伯衡,后来到1992年才确定投资。
1995年5月7日,韩泰(嘉兴)轮胎项目土地出让签约仪式。
 
  8个人的筹备小组绘出经济开发区规划图
 
  1990年4月,中央决定开发上海浦东,启动第二轮沿海开放区。当年7月,市领导考察学习浦东后,提出“呼应浦东、接轨上海”发展战略,以抓住历史发展机遇。
 
  “不能再错过了,已经落在人家后面好多年了。”马文龙说,连外商都嫌嘉兴开放得慢。当时,已有意向投资台商投资区的港商朱伯衡叹道:“你们嘉兴说开放开放,到现在也没多大动静,雷声小,雨点更小,弄了个投资区,厂房都建半年了。”
 
  事实上,嘉兴市政府当时也意识到了这个问题,开始借助台商投资区这个平台,酝酿规划一个大经济开发区。
 
  1991年至1992年初,市委市政府明确要筹办嘉兴经济开发区,“这时物价放开了,粮食也基本放开了,全国都在搞经济开发区,我们也不能再等了,否则要比人家慢好几拍。”1992年初,嘉兴经济开发区领导小组成立,加快筹备开发区事宜,马文龙牵头。
 
  “当时没几个人,都是从别的部门抽调过来的,有来永胜、我、潘伟、朱文祥等8个人,我们的办公室就放在老市政府10号楼一个20平方米的房间里。”时任开发区副主任的沈丽萍说,那时条件很艰苦,办公室里就4张桌子、4把椅子,板凳都不够坐,开会椅子不够用,就跑隔壁办公室借。
 
  然而,就在这个20平方米的办公室里,8个人绘出了嘉兴经济开发区的规划图。1992年8月,省政府批准成立嘉兴经济开发区,规划面积6.1平方公里。成立后不久,马文龙即被免去市政府秘书长职务,到嘉兴经济开发区走马上任。


顶一下
(4)
80%
踩一下
(1)
20%
------分隔线----------------------------
特别说明

◎ 广告赞助

◎最新评论
      谈谈您对该文章的看法
      表  情:
      评论内容:
      * 请注意用语文明且合法,谢谢合作 审核后才会显示! Ctrl+回车 可以直接发表

      ◎ 阅读说明READ EXPLANATION

      ☉出处:嘉兴故事         网址:http://www.jiaxing.cc
      ☉转载时请注明出处和网址。
      ☉本站所有文章内容均由各报章媒体精心收集而来,本站不做任何商业用途。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您想转载此处文章请注明原作者和本站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