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本期人物 范巴陵 如果从事文学,她或许是一位有影响的作家;如果搞科研,她或许已是成绩卓著的工程师;可命运却让她走上了一条从政的路。从1983年到1998年,正是30年改革开放中最激荡的15年,她连任三届嘉兴市副市长,两届全国人大代表。 为了争取嘉兴市图书
![]() 本期人物 范巴陵 如果从事文学,她或许是一位有影响的作家;如果搞科研,她或许已是成绩卓著的工程师;可命运却让她走上了一条从政的路。从1983年到1998年,正是30年改革开放中最激荡的15年,她连任三届嘉兴市副市长,两届全国人大代表。 为了争取嘉兴市图书馆能如期扩建,在“教育和科技的春天”刚刚来临时,给众多渴望知识的嘉兴市民一方宽敞的阅读空间,她在市政府闹过著名的“罢会”;但是在看到老教师住在破旧的阁楼上、得知教师们的健康状况堪忧时,她当众潸然泪下……在她离开副市长岗位的10年里,很多人仍然在说着她的名字,感谢她当初做的实事。 因为知识分子的良知和责任,她用细腻又真诚的笔触写出了长篇小说《女市长》,被文学界称赞为“最真实的官场小说”。在人生即将迈入古稀之年时,这位多年分管教育文化和卫生条线的女市长心头,留下了怎样的改革记忆? 范巴陵档案: 1939年出生于重庆; 1956年毕业于上海第三女中; 1960年毕业于浙江农业大学; 1983年至1998年担任嘉兴市副市长; 1998年至2003年担任嘉兴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 第七届、第八届全国人大代表。 范巴陵的话 ——当我坐在一个城市的公交车上,有位老人上车时,车里的年轻人不约而同地站起来让座;在公园,年轻的妈妈指导两三岁的孩子把糖纸扔进不远处的果壳箱;马路上,不小心相撞的两个骑车人在爬起来后互道一声对不起,各自离开……这是我眼中一个城市真正的文化。 |
谈谈您对该文章的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