栏目分类
热门小镇故事文章推荐

广告赞助商

主页 > 小镇故事 > INTRODUCE

低吟浅唱渔里谣——余新(上)(2)

2012-04-19 14:36 作者:徐玲芬 谢有定 来源:嘉兴故事 浏览: 我要评论 (条) 字号:

摘要:二、先有曹王庙,后有余新镇 余新从闲里聚集之地,到真正形成小镇,其间经历千百年。这种变迁,始于何时,今天已经无法找到确切的历史记载。但有两个年份却是有比较明确的认可。一是唐天宝年间(750年左右),有王



  二、先有曹王庙,后有余新镇

  余新从闲里聚集之地,到真正形成小镇,其间经历千百年。这种变迁,始于何时,今天已经无法找到确切的历史记载。但有两个年份却是有比较明确的认可。一是唐天宝年间(750年左右),有王友文者舍宅建五岳楼,成为后来曹王庙的前身,至今已有一千三百年的历史。另一个是余贤埭镇的建镇年代当在明末(1600年左右),距今有四百多年历史。

  余新镇相对于其他的江南小镇,它也许是较为年轻的。然而,这并不代表余新一地人文孕育得迟。实际上,它和整个嘉禾一地,有着同样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从境内发现的曹墩遗址、黄姑庵遗址这两个都属于马家浜文化遗存可以看出,它的历史渊源最早可追溯到新石器时代。

  从新石器时代一直到春秋战国,再从秦汉直到唐天宝年间,余新一地发生着各式各样的变迁,值得书写的事件应该有很多很多,只是这些久远的历史随着时光流逝早已散失尽了。但有一个传说却被代代相传了下来,这就是秦始皇统一中国后南巡到此,因为“水市出天子”的民谣,而在镇北马塘泾设堰以塞五气(破掉风水)。这多半是传说,但马塘堰确实存在,按后来历史学家分析,这是秦时修筑的水利工程。我们暂且不去管哪种说法可信,有一点是肯定的,余新一地在秦时早已进入最高统治者视野,可见其地当时已经兴旺发达起来了。

  当然,在明清时真正形成集镇以前,最有说服力的还是唐天宝年间“有王友文者舍宅建五岳楼”,此即后来的曹王庙。证明从唐朝开始,余新一地人口开始聚居起来,建筑庙宇,有社会活动的需求了。王友文是何许人,一千多年后的今天,我们无从了解,但他舍宅建庙,其富有可见一斑,余新一地经济发展、富庶繁荣也可见一斑了。对于余新一地集市的形成,此人功不可没,历史自然没有忘记他,千年以降,我们依然记得。

  余新是幸运的,先有了王友文的慷慨,后来到了宋朝还出了个曹王,庇护百姓度过劫难的义举。这个曹王,原名曹彬,北宋初朝廷派来江南镇压乱民的,但为了保护百姓,为“不妄杀一人”而最后自刎牺牲。这一惹怒朝廷的举动,却赢得了百姓的心,当地人感其恩德,造“曹王祠”,塑神像,请曹王菩萨。为这个曹彬真正平反却是改朝换代后的事了。

曹王庙匾额.
 
  如今,五岳楼是早已不见了,曹王庙却香火依然。

  宋元时的余新集镇,早已是江南水乡的富庶繁华地。明崇祯《嘉兴县志》载,宋高宗南渡时,曹武惠王彬的六世孙“随扈经嘉禾,乐其土沃俗淳,遂家焉”。可见当时此地民风淳朴、土肥物富的社会景象。

  这种良好的经济社会发展环境,在明清时得以延续,并直接催生了水乡古镇——余贤埭。至明末,稻作、蚕桑等农副业,手工业,商业兴盛发达。从明崇祯年间(1640年左右)在集镇市河入海盐塘的湾口跨海盐塘建的塔塘桥桥联看,当时此地早就经济人文兴旺,“市集阗骈”,繁荣之势可见一斑。

  今天,你站在余新的土地上,感觉一切都是年轻的。


曹王庙外墙面


老曹王殿曹王像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2)
100%
------分隔线----------------------------
特别说明

◎ 广告赞助

◎最新评论
      谈谈您对该文章的看法
      表  情:
      评论内容:
      * 请注意用语文明且合法,谢谢合作 审核后才会显示! Ctrl+回车 可以直接发表

      ◎ 阅读说明READ EXPLANATION

      ☉出处:嘉兴故事         网址:http://www.jiaxing.cc
      ☉转载时请注明出处和网址。
      ☉本站所有文章内容均由各报章媒体精心收集而来,本站不做任何商业用途。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您想转载此处文章请注明原作者和本站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