栏目分类
热门小镇故事文章推荐

广告赞助商

主页 > 小镇故事 > INTRODUCE

王江泾杂记(二)(5)

2012-07-19 14:11 作者:陆明 陈慧 来源:嘉兴故事 浏览: 我要评论 (条) 字号:

摘要:雁湖陶氏 公元一一二九年春,宋室放弃中原南渡,大批北方士族不接受金国的统治,随之纷纷奔南。他们在江南各地定居后,不忘靖康之耻,埋下了对异族仇恨的种子。仇恨的种子要发芽。他们的后裔,在此后历史上反元、反



        雁湖陶氏

        公元一一二九年春,宋室放弃中原南渡,大批北方士族不接受金国的统治,随之纷纷奔南。他们在江南各地定居后,不忘靖康之耻,埋下了对异族仇恨的种子。仇恨的种子要发芽。他们的后裔,在此后历史上反元、反清的斗争中,有许多和本土的世家一起,揭竿于市井乡野,被称为“江南义民”。

        陶氏南渡始迁祖陶观,字怡生。他是汴梁有名的富豪,官居十六将仕。将仕,将仕郎的简称。将仕不食俸禄,是散官。宋制从九品下,共二十九阶。地方有兵事,将仕统领乡勇起而保境安民,这当然只有富豪能为。陶怡生南来嘉禾,估计是带着老家的乡勇的。他奉命守郡城,有功,朝廷赐子孙世袭将仕郎。怡生守城后,择居于城北金桥,即原双桥乡金桥村,地濒运河西,距王江泾镇十四里。金桥古名陉桥,据说吴越槜李大战,吴王阖闾被越国大将灵姑浮挥戈砍伤大脚趾头,丢了一只战靴,狼狈奔窜七里,最终“卒于陉”的“陉”就是这地方。陶氏来金桥后,散金银招募土著,筑垒垦田,不数十年就富甲一方。其二世祖陶册、三世祖陶升、四世祖陶起,头上都顶着一个将仕郎的荣衔。陶起之子造图,承父职在南宋末年仍为将仕郎。这位陶造图,性慷慨有奇节,耕读之暇喜谈兵。宋德祐元年(1275)冬,蒙古铁骑渡江,消息传来,陶造图亲去临安军中拜见文天祥,奉勤王诏,散家财团聚乡兵备战御敌。《雁湖陶氏宗谱》上说他“公屡破元游兵”,看来造图是有过多次主动出击的战绩,他的乡兵也曾出现在嘉兴郡城的城头。次年宋亡,陶造图避隐于杭州洛山(今萧山洛思峰)。此前,他已经在雁湖修筑了庄园,建忠孝堂,种菊千株,自号“菊隐”,本想一如乃祖渊明那样,采菊东篱下,过起诗酒流连的田园生活。这时国破家亡,什么都顾不及了。儿子君畴也随他去洛山,他在洛思峰亲订家训,诫子孙勿仕元。这样的崇高气节,使他和隐居平湖广陈的赵王孙孟坚,嘉兴凤桥瑶池的殷澄,并称“秀州三义”。

        陶君畴生三子,长子安节,好炼丹之术,在杭州洞霄宫做了道士。允中宜中兄弟俩,后来返回雁湖,重修菊隐公旧业以居。雁湖在王江镇西,近世分称北雁荡、西雁荡。陶氏雁湖世居地在北雁荡南的杜家浜,我这次去实地隔着一条小溪勘察了一番,旧迹自然都荡然了,找不到半爿忠孝堂的碎瓦。从杜家浜跑去西雁荡,我估量脚力不够,叫了一辆机动三轮车,途中翻车在田沟(沟无水),两个轮子朝天,一个轮子扭成麻花,人从车斗里倒爬出来,幸好和车夫都无损。在道旁等车,仍三轮,一路奔突去。西雁荡东的郎嘉桥,半圮,清乾隆五十年(1786)建,三孔石梁平桥。四个望柱上蹲着四只小石狮。模模糊糊看桥联,唯东侧一联能认辨:“虹影遥分鸳渚……”下半为水浸。此桥建在长堤上,想当年应该也是一景。村民某甲告诉我,经常有古贩开着轿车来,来了都嚷嚷“乾隆造”、“乾隆造”,最高出价十万元。我问:“卖了?”某甲说:“勿能卖!”村民某乙说:“二十万也勿卖!”乡下都知道古桥值钱矣。
顶一下
(1)
10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特别说明

◎ 广告赞助

◎最新评论
      谈谈您对该文章的看法
      表  情:
      评论内容:
      * 请注意用语文明且合法,谢谢合作 审核后才会显示! Ctrl+回车 可以直接发表

      ◎ 阅读说明READ EXPLANATION

      ☉出处:嘉兴故事         网址:http://www.jiaxing.cc
      ☉转载时请注明出处和网址。
      ☉本站所有文章内容均由各报章媒体精心收集而来,本站不做任何商业用途。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您想转载此处文章请注明原作者和本站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