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二、 大云原名叫蓉溪 再次到大云,是二〇〇三年为了写作《大云风韵》去采风。 改革开放后,大云寺不仅山门开了,还恢复了大雄宝殿。大云寺重新成了大云标志性的风物。老人们还是习惯地把大云镇唤做大云寺。 其实,
二、 大云原名叫蓉溪 再次到大云,是二〇〇三年为了写作《大云风韵》去采风。 改革开放后,大云寺不仅山门开了,还恢复了大雄宝殿。大云寺重新成了大云标志性的风物。老人们还是习惯地把大云镇唤做大云寺。 其实,大云镇最初并不叫大云,也不叫大云寺,而是叫蓉溪,那是因为流经大云有一条长达十里多的小河,名叫蓉溪。那是大云的母亲河。 南宋诗人陆游有诗《西村》云:“数家临水自成村。”地处江南水乡的嘉善,到处是如网般的小河,人们沿河筑屋,聚居成村或乡镇。在地名上也往往带有“水”的特征或富有“水”的意思。大云境内因有一条绿水盈盈、蒹葭苍苍、树林葱茏、安谧宁静的蓉溪,镇因河得名,在古时候叫蓉溪。 一条潺潺流淌了多少年的古溪,叮叮咚咚演奏着从蓉溪到大云的乐章。 那一天,我乘船领略了十里蓉溪的风采。 蓉溪盘旋于大云镇江家村、缪家村、东云村、曹家村、高一村之间,一直到平湖的定云村。这条穿行于古树翠竹丛里和鸡鸣狗吠声中的小河,曾经是北太湖南经乍浦入海的一条通道,在历史上也有过喧闹与辉煌。当年有多少香客驾舟从这条河上来到大云镇上的大云寺进香,尤其是在大云寺庙会的那几天。 自从沪杭铁路经过嘉善,特别是如蛛网般的公路向乡间延伸,蓉溪便开始沉默了。流了那么多年,蓉溪累了,进入了一个幽静的梦乡。 然而,沪杭甬高速公路在大云设了一个偌大的出口处。气势恢弘的收费站,人字形建筑上矗立着“大云”两字。从国际大都市上海来的豪华大巴与漂亮轿车,只需一个小时就驶进这座充满时代气息的小镇,欢快的脚步声惊醒蓉溪做了多少年的安静之梦。睁开睡眼惺忪的蓉溪,把原汁原味的乡村田园风光呈现在每一位旅游者的眼前。 我看到,蜿蜒曲折的蓉溪像流动的水晶,涓涓地流淌着。那澄清的河水,泛起花纹般的微波。一群群小鱼儿,穿梭游逛。捕鱼的渔夫,驾一叶小舟,头戴竹笠,腰间拴着竹篓,手握细长的竹篙,吆喝鸬鹚去捕鱼。更多的时候,蓉溪静静地流淌着,望过去觉得又快又凉;水草细长,顺流俯伏,仿佛孩子们的头发,在清澈的水里摊开了一样。 蓉溪两岸绿树掩映,芦苇灌木丛生,郁郁葱葱。蓉溪岸边古树盘根错节,紧紧抓住两岸的泥土,树枝向河面倾斜,绰约风姿如天然盆景,倒影在水波中跳跃。每处农舍都有一片密密匝匝的竹园,鸡群正在追逐寻食,只有那河埠的石级东倒西歪,难以遮盖它的苍老,间或有一条小木船静静地躺在河埠边,随着风儿的牵扯顽皮地晃动……使我自然而然地想起了那篇流传久远的《桃花源记》,是不是进入了桃花源? 天下的寺庙往往建在山水佳境、风景秀丽的地方。建起的寺庙历经许多年代便成了名胜古迹。我不知道当初究竟是什么原因选择大云建造了大云寺,果真是女皇帝的一道圣旨,还是为了传说中的施全将军?但是十里蓉溪的静谧,十里蓉溪的绿色,确是一处秀美怡人的地方,一个让人渴望已久的梦境。 因为有了大云寺,蓉溪的地名被逐渐淡化了,“民国二十四年(1935)蓉溪地名更名为大云”。 如今,蓉溪两岸鲜切花盛开,百合花、鹤望兰、马蹄莲、郁金香、天堂鸟、唐菖蒲、香石竹、玫瑰、非洲菊等,五彩缤纷。大云在二〇〇四年一月被命名为“中国鲜切花之乡”! |
谈谈您对该文章的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