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第一次出现人力车(黄包车): 民国初年(1912),邑人自筹资金开设人力车(黄包车)行,名同善车行,仿制上海车式人力车约20辆,木架木轮。因车身笨重,拉者费力,速度不快又不及轿子平稳,因此生意不振。同年,邑人许振庠开设飞龙车行,对人力车进行改良,
第一次出现人力车(黄包车): 民国初年(1912),邑人自筹资金开设人力车(黄包车)行,名同善车行,仿制上海车式人力车约20辆,木架木轮。因车身笨重,拉者费力,速度不快又不及轿子平稳,因此生意不振。同年,邑人许振庠开设飞龙车行,对人力车进行改良,易以橡皮轮胎。其时人力车通道只限于火车站至马路口一段,以接送上下火车的旅客为主。进城或向东由于多座石级桥梁阻隔,车轮不能通行。 民国16年(1927)2月路政改革,对城内道路进行改建,进城大弯道建成直道。 民国17年(1928)将城内外的江家桥(即梅谷桥)、亭桥、杨王庙桥、花园弄桥、县前桥、卖鱼桥等老式石级桥梁进行改建,或改成平桥,或在石级上填土改成斜坡桥,人力车亦在同年开始通向城内。随着交通线路的延伸,原有车辆已不敷使用。邑人陆俊良、顾怡如新创云飞、三益2家车行,向上海购进铁木结构、充气橡胶轮的新型人力车约30~40辆,这种人力车行驶轻便,乘坐者比较舒适。 至民国25年(1936)嘉善有善成、三益、飞龙、祥云、福记、同安6家车行,人力车180辆,为县内历史上拥有人力车最多时期。 民国26年(1937)沦陷后,人力车仅存90辆。 民国35年(1946)6月10日成立人力车夫职业工会,会员163人,属县政府社会科领导。 民国36年(1947)6月有东祥云、西祥云、三益、福记、胜利、善记、聚谷等7家车行,共有车129辆, 民国37年(1948)4月增至132辆。另有地方官员、名医等要人备有私人黄包车10辆。 1949年7月魏塘成立新的人力车工会。 |
顶一下
(1)
33.3%
踩一下
(2)
66.7%
------分隔线----------------------------
谈谈您对该文章的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