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第一个抗敌委员会: 民国26年(1937)11月15日,嘉善沦陷后,县政府撤离县城。驻扎县境内的国民党陆军暂编四十五旅联络县内各界人士,于民国27年(1938)2月在洪溪高浜村成立嘉善县抗敌委员会,下设政训、教育、经济、军事4个处,代理县政。旅长张銮基委派医
第一个抗敌委员会: 民国26年(1937)11月15日,嘉善沦陷后,县政府撤离县城。驻扎县境内的国民党陆军暂编四十五旅联络县内各界人士,于民国27年(1938)2月在洪溪高浜村成立“嘉善县抗敌委员会”,下设政训、教育、经济、军事4个处,代理县政。旅长张銮基委派医官王泰清为主席,营长马锦波奉令改其番号为嘉善县自卫大队。7月,县“抗委会”主任王泰清卸任,由章奇生接任,重建乡镇政权,开展抗日工作。年底,县政府返回县内,改嘉善县抗敌委员会为嘉善县抗日自卫委员会。县长吴辞炎兼任主任委员,章奇生、顾赓飏为副主任委员。 民国27年(1938)在西塘成立战时政治工作队,历时3年余,开展抗日宣传,张贴抗战壁报、漫画,散发抗日宣传品。在游击区各小学教唱抗日歌曲。在西塘各小学成立“晨呼”组织,建立政工剧团,演出《盲哑恨》、《模范青年》、《放下你的鞭子》等抗日独幕剧,并教唱《流亡三部曲》、《游击队之歌》、《打回老家去》、《大刀进行曲》、《黄河之恋》等抗日歌曲。 同期,西塘还成立救亡歌咏团,雄伟壮烈之《义勇军进行曲》不时在民众中广为传唱。西塘小学教员编印小报《无线电》,登载抗战前线消息。 日伪期间,在县抗日自卫委员会的领导下,驻扎在全县各地的中国军队第六十二师、第六十三师、暂编第四十五旅万余人,经常袭击日伪政权和特务组织;地方武装县自卫队、国民兵团配合中国军队在县境内抗击日伪势力。 8年抗战中,在嘉善发生大小战斗20余次,炸毁铁路、公路桥梁,破坏日伪通信设施,拆除铁路轨道等活动不断进行,给日伪政权以沉重打击。 |
顶一下
(1)
10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谈谈您对该文章的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