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第一所民间艺术学校: 乾隆五十三年(1788),由姚双寿的曾祖父在原纯嘏堂集成奏班的基础上创办的一所私塾型艺术学校,设于下甸庙(现属西塘镇)朱家浜村,校舍面积约30平方米,学制6年。 教学用具有各种昆曲乐器,课程设置为昆曲曲牌唱法、嗓音练习、乐谱识
第一所民间艺术学校: 乾隆五十三年(1788),由姚双寿的曾祖父在原“纯嘏堂”集成奏班的基础上创办的一所私塾型艺术学校,设于下甸庙(现属西塘镇)朱家浜村,校舍面积约30平方米,学制6年。 教学用具有各种昆曲乐器,课程设置为昆曲曲牌唱法、嗓音练习、乐谱识别和各种乐器弹奏、剧本学习、风俗礼仪的熟悉等,每一个学习阶段都进行严格考核。先后6任教师,除第一任教师外,均为姚氏家族。约办18个班(期),共有学员350人,每班(期)约20人,学生大多来自下甸庙、陶庄、杨庙、天凝等相邻镇和昆山等毗邻县,毕业后大部分学员成为集成奏班子演奏员及昆曲演唱者。县内先后有魏塘九成奏,杨春奏,下甸庙纯暇堂集成奏,干窑鸿声奏,丁栅荣和奏等。 嘉兴《古禾杂记》称魏塘九成奏为“禾中之杰”。抗战爆发后,集成奏班瓦解,许多演唱脚本也随之散失。 |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谈谈您对该文章的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