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第一所小学堂: 清光绪二十九年(1903),举人张慈生等倡议将魏塘书院改为魏塘学堂,翌年改为高等小学堂,校址在县城文庙西(滑塌桥对面),校舍由玉虚道院改建,并将部分私塾归并其内。学制4年,除修身、国文、算术、珠算等基本课程外,增设历史、地理、格
第一所小学堂: 清光绪二十九年(1903),举人张慈生等倡议将魏塘书院改为魏塘学堂,翌年改为高等小学堂,校址在县城文庙西(滑塌桥对面),校舍由玉虚道院改建,并将部分私塾归并其内。学制4年,除修身、国文、算术、珠算等基本课程外,增设历史、地理、格致三门必修课及商业、农业、博物、英文等随意科。手工、乐歌为初、高等小学堂共同随意科。县学堂毕业后可选送嘉兴府中学堂继续攻读。 清宣统元年(1909),全县有高等小学堂2所,学生56人;两等小学堂(高等、初等合校)6所,学生223人,半日制小学堂1所,学生22人。高小教师35人,初小教师41人,内师范毕业生10人,其余教师为举人、秀才及地方饱学人士。小学堂设董事会,聘堂长总理校务,另设司务若干人为襄理。 |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谈谈您对该文章的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