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秦山核电站二期工程主控室 自主设计秦山核电二期 叶奇蓁的祖籍,是海宁盐官。年幼时,他随父母定居上海,直至1955年大学毕业。此后,他留学苏联,归国后又因工作常年辗转于北京和西北、西南等地区,数十年间,很
![]() 在秦山核电站二期工程主控室 自主设计秦山核电二期 叶奇蓁的祖籍,是海宁盐官。年幼时,他随父母定居上海,直至1955年大学毕业。此后,他留学苏联,归国后又因工作常年辗转于北京和西北、西南等地区,数十年间,很少有机会回到故乡。但是,对于幼年时在古镇的生活,叶奇蓁仍有一些快乐的回忆。他没有想到,自己阔别故土经年,最终,个人事业的巅峰之战,又和故土紧紧地联系在了一起。 此话,要从1986年的某个春日说起。同样是5月,同样是一个不期而至的意外。 这一天,时任核工业计算机应用研究所所长的叶奇蓁被两位核工业部副部长叫到了办公室。他们向叶奇蓁传达了一个部党组的决定,任命他为中国核工程公司(核电秦山联营有限公司前身,秦山二期建设单位)副总经理,即刻上任。 突如其来的任命,让叶奇蓁又惊又喜。他知道,这一次是个重任,更是一个施展拳脚的好机会。 早在1970年2月8日,周恩来总理便在一次国务院会议上作出指示:“二机部不能只是‘爆炸部’,除了搞核弹外,还要搞核电站。”四年之后,我国致力于发展核电事业的“七二八工程”出炉,核电站建设工作进入了筹备阶段。1982年,中国第一座核电站——秦山核电站一期工程宣告启动。 彼时,我国刚刚开始改革开放,受资金、设备、技术等条件的制约,尚没有能力全部自主完成这一商用核电站的建造。但如果此后仍过多依赖进口及外国技术支持,我国核电事业将会自缚手脚,无法取得快速发展。所以,秦山核电站一期工程正式动工后的第二年,1986年,国务院便决定即早启动秦山核电站二期工程。 秦山二期工程,不同于一期的建设模式,以“自主设计、以我为主、中外合作、国外咨询”为方针,将真正实现我国商用核电站自主设计、建造,为国内核电事业发展打下更加扎实的基础。 获任命后第二天,叶奇蓁便坐到了洽商国际合作的谈判桌上,开始了漫长的“秦山二期”之路。 “现在,我们国家在国际核电领域已经明显有了自身的优势,技术也成熟了,资金也有保障了。可是,那个时候,我们国家搞个核电太不容易了。从秦山二期启动开始,随后几年时间里,我们和法国、德国相关公司的谈判持续了很长时间。为了解决建设资金问题,也是想尽了各种办法。”叶奇蓁说,秦山二期,从一开始就坚定“自主”的原则,不希望外国公司通过技术、资金环节对我国核电事业日后的独立自主发展形成牵制和制约,所以,筹备之路历经波折与坎坷。“在这个过程中,国务院有领导有些犹豫,问我们:‘自主设计,行吗?要不,搞中外合资?’我汇报的时候说:‘自主的路子,一定要坚持,战略上要有这样的主张。我们有这样的信心!’” |
- 上一篇:钱正英:水利选择了我,我选择了水利
- 下一篇:邬江兴:将门之子“剑走弓弦”
谈谈您对该文章的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