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杨小牛,1961年6月17日出生,浙江衢州人,1982年毕业于西安电子科技大学通信工程系。1988年获西安电子科技大学通信与信息系统硕士学位。现任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首席科学家,信号处理技术专家。2013年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
![]() 杨小牛 【院士名片】 杨小牛,1961年6月17日出生,浙江衢州人,1982年毕业于西安电子科技大学通信工程系。1988年获西安电子科技大学通信与信息系统硕士学位。现任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首席科学家,信号处理技术专家。2013年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 洪兴路,嘉兴第一个工业开发区的中枢,也是嘉兴容纳最初一批内迁工厂的地方。在嘉兴人的记忆里,这条路的沿街有不少迁来嘉兴的研究所和电子工厂。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三十六研究所(简称三十六所)就在这里。 嘉兴人几乎都知道三十六所,提到它,只会说这是家军工企业。 1989年,一辆火车从浙南江山出发,开往浙北水乡嘉兴。28岁的杨小牛和妻子还有他们不到一岁的女儿,搭着这趟列车来到嘉兴。在相对闭塞的浙南山区江山走过了初创的十年,三十六所于那年整体搬迁至嘉兴。“现在有一千六百来人,那个时候一千一百来人。” 工程师杨小牛一家也就这样在这江南水乡扎下了根。 如今到杨小牛所在三十六所的办公室,门口除了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首席科学家的牌子,还多了一块醒目的牌子——“中国工程院院士”。2013年12月19日,他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是三十六所成立三十五年以来的首位院士,也是在嘉兴本土产生的第一位院士。因此,这既是三十六所的荣誉,也是嘉兴科技界的大事。 身兼数职的杨小牛很忙。2015年8月19日上午,赶在他一场会议之前,我们来到三十六所采访他。身着蓝色衬衫的杨小牛,甫知天命没几年却已一头白发,说话不紧不慢: “我一直认为从事科研工作最重要的还是要注重创新,在科研道路上我不太愿意跟着别人的思路走,喜欢另辟蹊径。”当选院士后,他显得很平静,“别人可能看我不一样,但自己还是和以前一样,仍是‘小牛’,不是‘大牛’。不过,现在感觉到压力和责任更大了。” |
- 上一篇:周志炎:搞科研要有点傻气,也要有骨气
- 下一篇:钱正英:水利选择了我,我选择了水利
谈谈您对该文章的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