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潘君骅,1930年10月生于上海吴淞,祖籍江苏常州,在嘉兴度过难忘岁月。著名应用光学专家。
![]() 2008年潘君骅院士在2.16米望远镜圆顶室前 【院士名片】 潘君骅,1930年10月生于上海吴淞,祖籍江苏常州,在嘉兴度过难忘岁月。著名应用光学专家。长期从事光学仪器科研工作,上世纪50年代提出大望远镜二次凸面副镜新的检验方法,并实际应用于苏联6米望远镜和我国60厘米望远镜及2.16米望远镜的副镜检验;60年代至70年代,在长春光机所,为我国研制大型靶场光学设备建立了一套光学加工和检测技术,并对各种光学非球面的设计、精密加工及检验方法进行了卓有成效的研究,解决了光学加工的关键技术难题;曾主持完成当时我国和远东最大的“2.16米光学天文望远镜”,获1997年中国科学院科技进步奖一等奖和1998年国家科技进步奖一等奖,其中,“折轴阶梯光栅分光仪”获1998年中国科学院科技进步奖二等奖。1999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 嘉兴一中,秋雨初歇,树木葱郁,空气格外清新。 9月25日,应嘉兴2017“星耀南湖”精英峰会之邀,中国工程院院士潘君骅,回到度过难忘岁月的嘉兴。 紧张的会议期间,潘君骅专门抽时间回到母校——嘉兴一中(时名嘉兴中学)。 他满头银发,戴着眼镜,斯文儒雅。虽已87岁高龄,但依旧步伐稳健,神情专注,思路清晰活跃。 在校史陈列馆,潘君骅无意中发现读书时期的照片。这张名为《治事会第四届全体理事合影》的老照片,摄于一次校园活动之后。少年潘君骅脸庞青涩,戴着眼镜,身着校服,站在最左侧,与几位同学合影。一看到照片,潘君骅脱口而出:“这不是我吗!”他保存的这张照片已毁于文革,无心插柳柳成荫,能够重见这张老照片,让他惊喜万分。 早秋时分,漫步校园,重拾时光碎片。 “葛岭花开二月天,游人来往说神仙。老夫心与游人异,不羡神仙羡少年。”在嘉兴一中报告厅,潘君骅应邀为学弟学妹们作报告,借用袁枚的诗,回忆他在嘉兴度过的那些少年时光—— |
- 上一篇:费维扬:“隐”于清华园的化学工程专家
- 下一篇:没有了
谈谈您对该文章的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