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两岸人家半种桑, 雨中入望尽苍茫。 民间本业惟农织, 爱看山村共水乡。 这首《禾中道上》,出自康熙大帝之手。 康熙二十八年(1689),沿着运河南巡,他第一次来到嘉兴时,信笔而作。他由苏州而来,驻跸嘉兴水营。
两岸人家半种桑, 雨中入望尽苍茫。 民间本业惟农织, 爱看山村共水乡。 这首《禾中道上》,出自康熙大帝之手。 康熙二十八年(1689),沿着运河南巡,他第一次来到嘉兴时,信笔而作。他由苏州而来,驻跸嘉兴“水营”。 在帝王中,康熙相对宽厚,奉行节俭,所以他在出行之时,就下旨停止迎送,注意安全,不准增加百姓负担。 十年后,这位勤政的皇帝再次南巡途经嘉兴,看到两岸遍地蚕桑,专门写作《桑赋》,“弥望桑林吐叶,垂枝嫩碧初匀”,他在序中说,“桑林被野,天下丝缕之供,皆在东南。而蚕桑之盛,惟此一区”。除了《禾中道上》《桑赋》,“吝啬”笔墨的康熙还留下《入平望》《晓发嘉兴》等诗篇。 相对而言,他的孙子乾隆皇帝就大方得多,六下江南,六次由运河途经嘉兴,大量诗篇与传说野史在坊间流传,足够装点他南巡的盛大排场,显露康乾盛世的豪气,“万姓尊亲盈跸路,岂辞膏泽以时敷”,清代嘉兴画家顾梁《虹桥画舫图》记录了沿岸百姓在长虹桥迎接皇帝的盛况。他登烟雨楼,访三过堂,“慢陟高楼传八咏,独欣旧馆号三过”,就像祖父曾经写的那样,“夹岸桑林数十里,果然蚕事此邦多”。 一条运河,浩浩汤汤,流过悠悠时光,流过广漠空间,也流过深邃历史,千帆竞发,阅尽沧桑,积淀着博大精深,说不完古今兴废事,道不尽民间烟火情。 ![]() 清顾梁《虹桥画舫图》 嘉兴博物馆藏 |
谈谈您对该文章的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