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据说,嘉善文庙在袁伪时期,曾将县衙门设立于此。袁伪在孔庙之西北侧(夫人堂、节孝祠之北),还盖起了一排低矮的平房,用以关押犯人,实为监狱。后人,把这里称之为牛尾巴。 文庙历来既是圣地,又是学府。解放前,
据说,嘉善文庙在袁伪时期,曾将县衙门设立于此。袁伪在孔庙之西北侧(夫人堂、节孝祠之北),还盖起了一排低矮的平房,用以关押犯人,实为监狱。后人,把这里称之为牛尾巴。 文庙历来既是圣地,又是学府。解放前,此地便是嘉善县立初级中学的所在地。 我小时候,曾经跟随在那里读书的表哥一道去过。留给我的深刻印象有二:其一是那里路程很远——在嘉善西城门附近,并且走过卖鱼桥以西的道路都很狭窄,都是些条石小道;其二是那里庙貌尊严,显得阴森森的,使我小小的年纪感觉有点儿害怕。 抗日战争期间,该校(县立中学)曾几经迁移。直到解放后的1950年春天,学校才迁回原地重新复课。 学校迁回之前,孔府部分的建筑基本上都已毁坏。碑亭的东面,已是一块很大的竹园。在明伦堂的背后,建造过3间教室。 上世纪50年代,因学校扩容而将孔林部分开辟为操场。并将明伦堂拆除,翻造了大礼堂。后又拆除了孔庙、孔府的前半部分,用以建造办公楼和教室。60年代,在东面竹园处又拆除了几所房屋和部分民宅,用以建造食堂和宿舍。70年代,拆除了景区前面的全部,用以建造教工宿舍和学校大门以及部分教室。与此同时,中山西路也在大门前建造通过。80年代,拆掉了原明伦堂旁边的厢屋、夫人堂、崇圣祠等,用以建造教室、实验室。90年代,又拆除了刚造起不久的大礼堂和办公楼,用以建造新实验室(仰高楼)和新办公楼。此后不久,又拆除了老教工宿舍、学生宿舍和食堂等,用以建造教室(弘文楼)和食堂、学生宿舍;相继还拆除了牛尾巴,在那儿盖起了体育馆。至此,文庙的全部建筑荡然无存。当然,嘉善文庙亦就不复存在。只是留下几张可称珍贵的历史照片。例如,师生在仰高亭下的合影留念,见下图。 ![]() ![]() 学子在状元桥上的合影留念。 此时,学校(原嘉善二中,在此以前学校也曾多次易名)已被命名为嘉善高级中学。 2001年夏天,学校(嘉善高级中学)迁往新址:人民大道318号。旧址(文庙)转交给原嘉善三中(西塘),即是现在的嘉善第二高级中学。近年来,该校又有较大规模的扩建,已属题外之语,自是不必多言了。 |
谈谈您对该文章的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