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嘉兴传奇文章推荐

广告赞助商

主页 > 专题故事 > 嘉兴传奇 > INTRODUCE

嘉兴传奇(8)--张福康:见证城市“蝶变”(2)

2012-06-11 09:27 作者:姜鹏飞 陈慧 来源:未知 浏览: 我要评论 (条) 字号:

摘要:中山路要改造 一下子炸开了锅 30年前的嘉兴,用很多老嘉兴的话来说,是小得可怜,骑自行车10到20分钟能将整个城市跑个遍。对此,张福康回忆说,嘉兴当时还是个县级市,建成区的规模在10平方公里左右。不仅仅是很小


中山路要改造 一下子炸开了锅
 

  30年前的嘉兴,用很多“老嘉兴”的话来说,是“小得可怜”,骑自行车10到20分钟能将整个城市跑个遍。对此,张福康回忆说,“嘉兴当时还是个县级市,建成区的规模在10平方公里左右。”不仅仅是很小,嘉兴城市还“很破”,“到处可以看到棚屋,道路都是石渣路、石头路,楼房最高的也只有6层,基本是在3层以下。”不仅如此,当时还没有成规模的小区,每天早晨和傍晚,居民生煤炉、倒马桶、室外洗澡的场景随处可见。

  1983年,嘉兴撤地建市,第一届政府领导班子就提出了按照1982年北大完成的嘉兴城市发展总体规划,对原有的中山路进行拓宽改造,路幅由原来的七八米增加到40米,涉及拆迁居民1500多户。没想到,该改造方案一提出,就在嘉兴炸开了锅,许多领导和居民不理解,“嘉兴有必要造那么宽的路吗?道路中间设置绿化带干吗?拆迁费用从哪里来……”一些人甚至还认为是政府在搞“脸面工程”,是一件“劳民伤财”的事情。

扩张起步
浙北第一路 “谁家孩子谁家抱”

  “压力是可想而知的。”张福康说,对于他这个刚上任的市建设局局长来说,那个压力大啊,“中山路拓宽改造是嘉兴撤地建市的‘一号工程’,万一砸了,谁都承担不了责任。” 

  时任嘉兴市市长的周洪昌多次找到张福康,听取意见。张福康感觉自己身上的压力更大了,为此,他多次到现场了解情况,熟悉城市规划,最后坚持自己的观点:“就按规划来实施。” 

  而当时的市财政是“穷得叮当响”,拆迁建设资金是摆在各位领导面前的难题。按照测算,需要费用达1.5亿元左右,这无疑是个天文数字。想到资金问题,张福康晚上时常失眠。

  “困难肯定大,但办法总比困难多。”张福康坦言,在改革开放初期,许多城市建设都会碰到类似的难题,而且也没有可以借鉴的经验。经过反复讨论和听取各方意见,最后他提出了“人民城市人民建”、“谁家孩子谁家抱”的思路,并得到了“毛纺”、“民丰”、“绢纺”等企业的积极响应。张福康说,尤其是提出“谁家孩子谁家抱”这样的思路在上世纪80年代初是“了不起”的,“城市建设没有照抄照搬的经验,只能靠摸着石头过河。”

  1984年4月10日,市政府召开动员大会,一场声势浩大的城市拆迁改造正式拉开了序幕。张福康还清楚地记得,“市领导及市、区、街道各个相关部门负责人,都带头深入现场和一线,积极投入工作中去。”1985年底,长达700米左右的中山路以新的面貌出现在市民眼前,立即引起了轰动。一时间,浙江乃至全国范围内的许多城市都先后来嘉兴参观、取经,“浙北第一路”、“浙江第一路”的名声不胫而走。

  “现在回头去看当年的中山路拓宽改造,当时的抉择是正确的,是具有历史眼光的,可以说是迈出了嘉兴城市扩张的第一步。”张福康由衷地感叹。
顶一下
(1)
50%
踩一下
(1)
50%
------分隔线----------------------------
特别说明

◎ 广告赞助

◎最新评论
      谈谈您对该文章的看法
      表  情:
      评论内容:
      * 请注意用语文明且合法,谢谢合作 审核后才会显示! Ctrl+回车 可以直接发表

      ◎ 阅读说明READ EXPLANATION

      ☉出处:嘉兴故事         网址:http://www.jiaxing.cc
      ☉转载时请注明出处和网址。
      ☉本站所有文章内容均由各报章媒体精心收集而来,本站不做任何商业用途。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您想转载此处文章请注明原作者和本站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