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租房人认购住房债券筹本钱 住房合作社解困住房困难户 1990年10月,嘉兴市庆祝世界住房日暨住房解困先进单位表彰会。 当时群众住房相当困难,但房管处也不轻松,每年政府拨给房管部门盖房子的钱很少,房租收入用来维
租房人认购住房债券筹本钱 住房合作社解困住房困难户
![]() 1990年10月,嘉兴市庆祝世界住房日暨住房解困先进单位表彰会。 当时群众住房相当困难,但房管处也不轻松,每年政府拨给房管部门盖房子的钱很少,房租收入用来维修、职工工资开支都难以平衡。 “建1平方米住宅需要300元,而房租每月每平方米仅0.1元,12个月不过1.2元房租,需要250年才能收回建房成本。租金价格改革之前,能做文章的无非是解放前留下的旧房子。而当时还有利用权利占几套房子的情况,分配不公十分明显,单位分房都是厂长、经理,轮到职工分到房子要等到猴年马月了。”周汉林对当时的住房分配制度颇有微词。 “好在1988年初,国务院住房制度改革领导小组推出了《关于在全国城镇分期分批推行住房制度改革的实施方案》,1988年8月20日开始至当年11月17日,我们在全市范围内进行住房制度改革基础数据调查,共涉及75大行业476个单位47403户家庭,力求从职工工资、物价、金融、财政体制等多方面进行全面综合性的住房制度改革,从此嘉兴房改的帷幕开始慢慢拉开。” 由于房租与当时利率倒挂现象严重,绝大部分人宁愿租房。房改办想出了一个办法,经市政府批准试行:为了平衡买房和租房的利益关系,租房人需认购住房债券,这样以来很快筹集了近1400万元资金,建设住房的本钱有了。 下一步怎么办?房改办负责政策和资金支持,并联合了市体改委、总工会,成立了嘉兴城市住房合作社。 “1992年建造的真合里12幢240套住宅,就是当年嘉兴住房资金管理中心发行住房债券筹集的资金建造起来的,每平方米仅725元,绝大多数卖给住房困难户。住房合作社的建立,成为嘉兴住房供应体制改革的破冰之举。”周汉林对由他主持的这项举措显得很兴奋,“现在烟雨小区北面,以前都是农田,最早进去的是毛纺厂的住房合作社,盖了3幢房子,解决了200多户职工的住房问题。还有市运输装卸公司(现已破产),职工很多是拉三轮车、板车的苦力,原来住的房子都是在环城路外侧的,嘉兴人称为‘江北房’,以苏北人为主,都是自己捡些破砖烂瓦违章搭建的。我们调研后市里批给了他们17亩土地,在越秀北路机关宿舍对面盖了一批房子。单位最头疼的职工住房问题终于解决了。” “当时市本级一共办了12家住房合作社,经过一系列的住房合作活动,政策指导、资金扶持,实实在在地解决了很大一部分职工的住房难问题。” |
谈谈您对该文章的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