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第二幕: 国际风云变幻中的合资机遇 人物独白:我受益于国家开放政策,有机会与日资合作,自行出口,慢慢走向了真正国际化。 很多人知道后来中日合资的茉织华所创造的辉煌,却鲜有人知道李勤夫走向世界的道路,因为
第二幕: 国际风云变幻中的合资机遇 人物独白:我受益于国家开放政策,有机会与日资合作,自行出口,慢慢走向了真正国际化。 很多人知道后来中日合资的茉织华所创造的辉煌,却鲜有人知道李勤夫走向世界的道路,因为国际风云的变幻布满荆棘。 李勤夫涉足外贸,是从1989年与上海的一家服装厂搞联营生产出口服装开始的。但第二年爆发的海湾战争把他走向世界的路封住了——厂里生产的大量阿拉伯大袍不能出口了,新的订单也没了,工厂被迫停产。可是机遇的事谁能说得准呢? 一位日本的客商和平湖的另外一家服装厂有业务往来,日本客商很想和那家厂合资办厂,但遭到拒绝。临走之前,日本客商在平湖市政府接待人员的带领下,去李勤夫的办公室聊了聊。28岁年轻厂长的活跃思维和谈吐赢得了日本客商的赞赏,两人一见如故。后在这位日本客商的引荐下,新仓服装一厂与日本松冈株式会社各投资45万美元,合资建立了浙江茉织华制衣有限公司,并于1990年正式投产。通过日商的关系,松冈制衣公司、罗马制衣公司、吉成制衣公司……李勤夫先后与日本、韩国等国的商人合资创办了18家公司,并以茉织华制衣公司为核心组建了茉织华实业集团有限公司,一度为日本提供全国20%的产业服装,出口量连年居全国服装业首位。 在服装出口如鱼得水的时候,李勤夫却机敏地把目光瞄向了另一个行业。上世纪90年代初,国家酝酿税制改革,准备开征增值税,但增值税发票的印刷却遇到了困难。李勤夫获悉后,积极向有关部门争取。1993年,茉织华开始涉足印刷行业,很快做到了全国第一,据说承印了国内一半以上的增值税发票。 “政府指导,企业来运作,很重要的一点是政府每个阶段出台的政策都是来帮助企业发展的。”李勤夫对市场经济环境的逐步建立心存感恩,“但在发展当中,政府没有办法去判断这个产品在市场上的生存能力。企业在大海当中,创造出怎么样的产品,做怎么样的事,要靠自己去琢磨。政府只能引导你去打鱼,至于打不打得到鱼,打到的是大鱼还是小鱼,这就要靠自己的,看船长了。” 无疑,作为茉织华的“船长”,李勤夫是成功领会和把握了政策航向的能手。 ![]() 李勤夫和美国前总统布 |
谈谈您对该文章的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