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大通桥影 陡门有跨塘大通桥,俗称陡门高桥或陡门大桥,位于秀洲区原八字乡陡门镇东(今属新塍镇)。据嘉兴府、县志记载,该桥初建于明嘉靖年间,为单孔大型石拱桥,长三十五米、宽五米。太平天国时期被毁,清光绪十
大通桥影 陡门有跨塘大通桥,俗称陡门高桥或陡门大桥,位于秀洲区原八字乡陡门镇东(今属新塍镇)。据嘉兴府、县志记载,该桥初建于明嘉靖年间,为单孔大型石拱桥,长三十五米、宽五米。太平天国时期被毁,清光绪十六年(1890)重建。该桥是原秀水县西部运河上的唯一桥梁,是沟通运河南北的交通要道,大通桥也因此得名。桥旁有两个村庄,均以桥命名,东是陡门村,西是大通村。据大通村朱余庆先生讲,他年轻时在桥上架过电线,挑过谷担,曾数过桥的石阶,南为三十四级,北为三十二级。抗战前,陡门大桥为新塍至濮院、王店的必经之路。朱先生指着他在陡门大桥被拆前拍的照片介绍说:“日寇入侵时期,日军在新塍至濮院筑起一条行军公路。曾在大通桥两端垒起石桥墩、石桥上筑起石支柱,上面用外国洋松架起木桥供部队行军和行车。可听当地老人讲,此桥架好后,只看见一辆日军的试路车行过此桥,后来再也没见过日本鬼子有车辆通行。”照片上的陡门大桥边的确有两个高高的水泥石墩子。 ![]() 当年的陡门大桥现在已经变成了大通桥 陡门大桥是陡门的象征,用现在的话说就是陡门的标志性建筑物。只要你一提到陡门,当地人的第一印象便是这座高桥。听年长的人讲,过去有些年纪轻的人为比赛谁的勇气大,常爬到桥上,看谁敢在桥上从上往下跳。然后听说真的有这样的英勇之士从这几十米高的桥顶一跃而下的,跳下时还高呼一声“就当爹娘白养”。我没见过这样的人,但在我儿时的想象当中,他们是有真勇气的。只是,现在想来“就当爹娘白养”一句好像自私了一点。 陡门大桥和运河一样,是受到当地人敬畏的。运河相对于江南众多的小河来讲,是一条大河了,且因为运河中常年船流不息,所以水急浪大,平时小孩子是不准单独接近或者游泳的。陡门大桥也是如此,是小孩子的禁区,大人一旦发现小孩上桥玩耍,就会发无数道“口头金牌”将其招回家中,女孩一顿臭骂,男孩一顿棍棒或者被揪着耳朵训斥是少不了的。在这样的严管之下,胆小的女孩基本上没有再敢登大桥一步的,但是男孩心中的“男子汉气概”却往往隐隐作祟,越是禁止,就越有挑战的欲望。 |
谈谈您对该文章的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