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资料照片) 据说桐邑有梧桐上千棵,城里城外,随处可见,倒也不枉了梧桐树之乡的美称。但后来大多数的梧桐树已经不见了踪影,只有在镇西街中段,有一棵只剩半片树皮的古梧桐树,树貌苍老,盘根错节,树干已经像铁
![]() (资料照片) 据说桐邑有梧桐上千棵,城里城外,随处可见,倒也不枉了“梧桐树之乡”的美称。但后来大多数的梧桐树已经不见了踪影,只有在镇西街中段,有一棵只剩半片树皮的古梧桐树,树貌苍老,盘根错节,树干已经像铁一样黑漆,朽枯,巨大的残剩的树干,须得好几个人才能围抱,它倾斜着靠在路西边朱宅的围墙上。古梧桐中段的那一片树皮,长五六尺,葳蕤的树冠,就是靠了它,传送着根部的营养,竟然又开花结果了,看到这样世间少有的景象,人人称之为奇迹。因此,这古梧桐树,俨然成为了桐乡的标志。上世纪中叶,有不少人家,在此树下拍照留影,同时也难得地留下了古梧桐树的珍贵影像。笔者就不止一次见到过与古梧桐树合影的照片。 1946年,古老梧桐树边的土墙经过粉刷后,延请桐乡名医、书法家毛谈虎先生在簇新的墙壁上题写了“有凤来仪”四个大字。1964年,有人在树底下支撑以一片角铁,对古树爱护有加,桐乡人是从心地里爱惜这一棵古梧桐树的。这古梧桐树,还当真不负众望,居然老树抽出了新芽,竟然又是桐花瓣瓣,桐籽串串了。但就是这样一棵桐邑标志的古树,在“文革”的1968年,因它横跨西街,树干阻碍了“造反大旗”的通行,一群“造反有理”的“革命小将”,拿出破旧立新的干劲,硬是将这棵古梧桐给砍了去。梧桐之乡的古老血脉,就这样硬生生地给斩断了。 |
谈谈您对该文章的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