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只为那一份对科研最真挚的热爱 2015年4月28日,庆祝五一国际劳动节暨表彰全国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大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行。杨小牛从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习近平手中接过全国先进工作者的证书。 很多嘉兴人都
“只为那一份对科研最真挚的热爱” 2015年4月28日, 庆祝“五一”国际劳动节暨表彰全国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大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行。杨小牛从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习近平手中接过全国先进工作者的证书。 很多嘉兴人都在当晚的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中看到这一幕。 这是中国继1979年后时隔36年再次对这一群体进行最高规格表彰。 杨小牛曾三次踏上人民大会堂的领奖台。但荣誉对杨小牛来说好像永远只是“过去时”,只有不断科研、不断创新,他才能真正找到快乐。“就是一种追求,向更好的方向不断地去努力,没有尽头。” 而正是凭着这股追求无止境的劲头,一个个“首次”的传奇在杨小牛身上诞生——首次提出并成功研制国内第一台宽带数字接收机;首次提出低截获概率信号拼接解调方案;首次提出离散梳状谱理论及其峰平比优化算法;首次提出软件无线电中的带通采样和盲区采样定理;首次提出基于多相滤波理论的实信道化接收机/发射机高效实现模型;首次提出基于软件无线电思想的新一代体系结构和“软件雷达”、“软件星”概念…… 快速发展的信息行业,常是“劳模”扎堆的地方,像杨小牛这般成功的背后,更让人叹服的是他们拥有的无与伦比的耐力和智慧。 2013年12月24日出版的《中国电科》,曾在头版对杨小牛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进行简要报道,文章说:“一名普通的科研工作者成长为院士,探究其原因,只为那一份对科研的最真挚的热爱。” 杨小牛将毕生的青春和热血都付之于科研。创新,走前人没有走过的路,这也贯穿了他走过的科研路。“要创新首先必须不断提出新想法、新概念,概念创新是创新之本,也是创新之源,所以提出新概念、新思想成了我的‘嗜好’。” 20世纪90年代初,如何接收、处理低截获概率信号成为世界性难题,杨小牛提出一种新的技术方案,在当时大家并不看好。“因为那项技术比较先进,在国内做会带来很大的风险,并且在当时完全有另外的途径来解决这个问题”。而事实证明,杨小牛的技术方案是正确的,通过整个团队五年的努力,他们把东西做出来了。“这个设备叫数字接收机,生产了十几年,几个亿的产值,一直在生产。”经过无数次试验与验证,杨小牛终于在国内首次研制成功了宽带数字接收机,所采用的多信道并行快速傅里叶变换(FFT)处理技术达到了当时的国际领先水平。以此为核心技术研制成功的某国防电子信息系统获2000年度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杨小牛作为获奖代表,第一次踏上了人民大会堂的领奖台。 “搞科研最大的乐趣,就是提出一个想法把它成功实现,或者在科研工作中碰到一个问题,迟迟不能解决,突然有一天找到了解决问题的办法。这种乐趣,可以说是无穷无尽的。” ![]() 杨小牛院士出版的专著 |
- 上一篇:周志炎:搞科研要有点傻气,也要有骨气
- 下一篇:钱正英:水利选择了我,我选择了水利
谈谈您对该文章的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