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杨小牛(前排中)和他的团队 搞科研的人,首先要耐得住寂寞 早上八点前到办公室,中午在食堂吃个盒饭后便接着工作,晚上回家吃完晚饭又返回所里加班。在大部分日子里,这就是杨小牛一天的行程表。 搞科研的人,首先
![]() 杨小牛(前排中)和他的团队 “搞科研的人,首先要耐得住寂寞” 早上八点前到办公室,中午在食堂吃个盒饭后便接着工作,晚上回家吃完晚饭又返回所里加班。在大部分日子里,这就是杨小牛一天的行程表。 搞科研的人,首先就是要耐得住寂寞。 20世纪90年代,知识分子出现了下海潮、出国潮。很多与杨小牛一起干项目的同事有的出国,有的下海,也有人想拉他下海。尽管当时日子过得紧巴巴的——他们的年终奖就是发军工补贴,一年下来100多块钱。但杨小牛没有动心,照旧在中国军工电子领域默默耕耘。 “人生有太多的东西可以去衡量,名利是一方面,对于科学的执著追求是另外一方面,他选择后者,并且耐得住寂寞一直坚持下来了,让我非常佩服。”与杨小牛一起奋战过的同事、现任三十六所质量安全部主任孙勇说。 没有离开军工战线的杨小牛之后担任了一个国家重点工程项目的系统总设计师。2003年12月30日,这个由多种站型、数十辆迷彩车和数架无人机组成的全系统装备整齐、壮观地排列开来,等待检阅。作为系统总设计师的杨小牛回想起冰天雪地中一个多月的全系统实装联试,回想起历经一千八百个日夜中的设计和试验,那一刻他百感交集。这个项目获年度国防科技工业武器装备型号研制银质奖、2006年度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杨小牛荣立个人一等功。他再次踏上了人民大会堂的领奖台。 30多年来的科研路,杨小牛收获了鲜花与掌声,但搞科研其实很苦。参加大学同学毕业20周年聚会时,大家笑称他为“非洲难民”。因为常年的加班与出差,他变得又黑又瘦。而从大学开始,神经衰弱就一直困扰着他,晚上时常睡不好觉。“我的很多东西还是在床上想出来的。”有时候为了想一个问题,他常常辗转反侧,“满脑子都是研发的事”。 如今的杨小牛很重视自己的另一个身份——老师。他是浙江大学、北京理工大学、西安电子科技大学、杭州电子科技大学、解放军电子工程学院等多所高等院校的兼职教授和博士生导师。时至今日,他已一手培养了30多名硕士、博士和博士后。而在三十六所,由杨小牛策划并发起的专家学术报告会,经过两年多的运行,已成为所里的文化品牌。“在业务上指导是一方面,给他们战胜困难的勇气和力量也是我要做的。”作为创新性研究,他要培养团队队员对科研的热爱和钻研精神。 当选院士后的2013年,他在发给媒体的短信里曾说:“我深知院士都是普通公民,没有任何特殊的权利,只有肩负中华民族振兴与发展的特殊责任……”这是他的心声,今天,也可视为对他们这一代科学家身上科技品质的极好概括。 |
- 上一篇:周志炎:搞科研要有点傻气,也要有骨气
- 下一篇:钱正英:水利选择了我,我选择了水利
谈谈您对该文章的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