栏目分类
热门嘉禾春秋文章推荐

广告赞助商

主页 > 嘉禾春秋 > INTRODUCE

张琴秋运河轶事

2024-11-06 17:29 作者:夏春锦 来源:www.jiaxing.cc 浏览: 我要评论 (条) 字号:

摘要:张琴秋在家乡石门湾读书时,由于受到五四运动的洗礼,就开始投身革命。她于1924年11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在上海从事地下党工作。同年,与沈泽民结为连理。1925年年底前往莫斯科中山大学学习,学成归来后被派往鄂豫皖苏区工作,参加了两万五千里长征,在战火的

  张琴秋在家乡石门湾读书时,由于受到“五四运动”的洗礼,就开始投身革命。她于1924年11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在上海从事地下党工作。同年,与沈泽民结为连理。1925年年底前往莫斯科中山大学学习,学成归来后被派往鄂豫皖苏区工作,参加了两万五千里长征,在战火的历练中成长为跃马持枪、指挥实战的女将领,先后担任红四方面军总政治部主任、妇女独立团团长等职。新中国成立后从事经济工作,出任纺织工业部党组副书记、副部长。

  她出生于当时的石门县玉溪镇(俗称石门湾,即今桐乡市石门镇),家住南皋桥的西堍。张家原本不是本地人,清光绪年间张琴秋的祖父张品山与其兄长因看中石门湾优越的地理位置,遂从不远的周王庙迁居至此。他们借助地利之便,在玉溪镇上开了一家米行,因经营有道,积累了一些家财。到了张琴秋的父亲张殿卿时,开始攻读诗书,在科举考试中考取了秀才。他是个追慕风雅之人,见大运河西岸有一座莲居庵已经废弃,便出资购下,盖起了三间草堂。堂前有两个池塘,养殖各种鱼类,池塘周围种植了花果树木,风景四季如画。张琴秋的童年和少年时代就在大运河之畔度过。

  因家住大运河上的南皋桥边,张琴秋时常与小伙伴到桥上去玩耍。据张琴秋的表妹钱青在《忆故乡》中回忆:“数十年前,在南皋桥上,我与表姐张琴秋常拾级而上,见河上船只往来如梭。河东,是繁华的商店;河西,是青瓦粉墙的民房。东西两桥沟通石门湾的东西南北。伫立桥上,远眺含山,景色如画。桥柱上刻有花卉、人物、鸟兽、诗词。其中有桥联云‘接三条渚水南来曲抱溪流清似玉,望一点含山西峙遥看塔影小于针’,不知是何人杰作,写尽了玉溪的倩影与美景。”

  在她们读小学五年级的时候,一天傍晚,张琴秋和钱青边背诵诗词,边往南皋桥上走。忽然,她们发现有一个姑娘正倚栏而泣,张琴秋便冲上前去询问缘由。原来这个姑娘是附近高家湾人,因家境贫困,其父欲将其卖做童养媳。姑娘得知后逃了出来,无家可归,正要投河自尽。张琴秋闻之,心中十分难过,立刻跑回家拉了母亲到桥上,哭着要她救救这个姑娘。其母名冯定珍,初通文字,思想开明,为人贤惠有主见,对姑娘的遭遇也十分同情,便收留了她,让她在自己家中做了小帮工。

  张琴秋九岁时进入由丰子恺的大姐丰瀛创办并担任校长的“振华女校”就读。在校期间,正赶上“五四运动”爆发,性格外向的张琴秋深受鼓舞,积极地投身到了这场声势浩大的运动中。她们在校长的指挥下,自制小旗,上面写着“打倒东洋鬼子”“中国人应该买中国货”等标语,排着队满街去游行。

  因她和钱青表现积极,还被推选去县城参加响应“五四运动”的集会。从石门湾到县城,最便捷的交通方式就是坐船走运河。这次出行,第一次拉开了张琴秋的人生半径。而1920年秋,冲破阻力,顺利考入位于杭州的浙江省立女子师范学校,则是将她推到了更广阔的天地中。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特别说明

◎ 广告赞助

◎最新评论
      谈谈您对该文章的看法
      表  情:
      评论内容:
      * 请注意用语文明且合法,谢谢合作 审核后才会显示! Ctrl+回车 可以直接发表

      ◎ 阅读说明READ EXPLANATION

      ☉出处:嘉兴故事         网址:http://www.jiaxing.cc
      ☉转载时请注明出处和网址。
      ☉本站所有文章内容均由各报章媒体精心收集而来,本站不做任何商业用途。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您想转载此处文章请注明原作者和本站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