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木心(1927~2011) 诗人 文学家 画家 木心的家世和他的经历极富传奇性。我们研究了目前所能找到的史料,包括家乡的同龄人、小学同窗和亲友对他的回忆、纪念文字,木心讲述、陈丹青笔录的《文学回忆录》以及木心作品中的有关自传性的文字,尽自己的绵力把他成
![]() 木心(1927~2011) 诗人 文学家 画家 木心的家世和他的经历极富传奇性。我们研究了目前所能找到的史料,包括家乡的同龄人、小学同窗和亲友对他的回忆、纪念文字,木心讲述、陈丹青笔录的《文学回忆录》以及木心作品中的有关自传性的文字,尽自己的绵力把他成才的基础阶段作系统的梳理。我们不必讳言他的早慧。早慧再加上他的勤奋,使少怀大志的木心造就成才。文学、艺术的趋于成熟以及巨大贡献,固然是他青年时代乃至旅居纽约以后更长时间的花果,但童年和少年时代的步履也是不可忽略的研究内容。因此本文把传述的下限定在木心进上海美术专科学校之时。(编按,本版分两次刊出) 一、祖父来乌镇一搏 木心在朋友圈中戏称自己是“绍兴希腊人”。木心出生于浙江桐乡乌镇。而木心“视希腊为精神故乡”(《文学回忆录》),其实他的祖籍确是浙江绍兴。 从前,绍兴地区地少人多,宁绍人为了生存,崇尚课读或学习手艺外出谋生,这是此类地区的人士选择的最佳出路。读书人做不了官的出外当“绍兴师爷”,会做生意的出外经商,会种田的出外开荒,会手艺的出外做工。而乌镇人拥有“不排外,乐于接纳”的胸怀,凭借得天独厚的地理环境,气候宜人、雨水充沛、土地肥沃、水网密布、水路交通便利、商业兴旺发达等等有利条件,吸引了大批绍兴、宁波等地的移民来镇上或乡下落户。他们依靠吃苦耐劳、勤俭创业的精神,为乌镇的繁荣和发展作出了贡献。其中不少人发家致富,成为大户望族,木心的祖父孙秀林就是其中之一。这里先从孙秀林的绍兴老乡黄妙祥说起。 光绪末年,有一个在乌镇中市“泰兴昌”纸店当经理的绍兴人叫黄妙祥。这“泰兴昌”还是茅盾的曾祖父沈焕在汉口经商时,汇钱来让茅盾的祖父沈恩培开设的一爿纸店。纸店坐落在乌镇应家桥北堍下岸,两间店面,面街临河,主要经营纸张、摺簿和锡箔,批零兼售。开店伊始,经理是沈焕的侄儿,沈恩培负责监督业务,但两人都算不上称职。沈焕回乡查明店务后,将一个切纸刀手绍兴人黄妙祥提升为经理。因而黄妙祥在绍兴帮中有一定的影响力。当年木心的祖父孙秀林从绍兴到乌镇创业时,首先到绍兴老乡黄妙祥那里了解乌镇的风土人情和自然条件以及镇上的商业信息,从此两人经常往来,渐成至交。笔者花此笔墨叙述泰兴昌纸店和绍兴人黄妙祥是因为本文中有不少节点绕不开黄妙祥此人。 孙秀林身强力壮、勤俭有为、头脑灵活、农艺精通,在绍兴已小有资财,时属自耕农。来乌镇前曾只身赴湖州帮助妻舅开荒创业。事业有成时,不幸妻舅逝世,孙秀林囿于世俗偏见,安顿好舅嫂和内侄的生产与生活之后重返绍兴,途中先到乌镇中市泰兴昌纸店经理、绍兴老乡黄妙祥处打探乌镇的地理环境和商业情况,后又到乌镇东栅郊外坝头绍乡人郑七斤(又名郑经)家逗留多日,了解乌镇的气候水土、风俗人情,得知乌镇的创业条件优于湖州,确认乌镇是个值得发展的好地方。 乌镇位于杭嘉湖平原,这是一片江南富庶之地,素有丝绸之府、鱼米之乡、文化之邦的美称。 在近代未开通公路、铁路以前,江南水乡的交通以水道为主。乌镇是杭州与苏州、嘉兴与湖州之间水道交通的必经之地。乌镇至上海每天有直达的水道航班。便捷的交通带动了商业和手工业的繁荣。江南水乡的蚕桑丝绸业明清时代就走在了中国的前列。民谚道:“上半年靠蚕,下半年靠田。”“用钱靠养蚕,吃饭靠种田。”蚕桑丝绸业是一种商业化程度很高的产业。蚕种、蚕具、桑叶、蚕茧、土丝、绸缎都可以成为商品,而乌镇正是这些商品的集散地。农民们的蚕茧、土丝和绸缎卖得了白银就有了购买力,从而带动了镇上商业、手工业和娱乐业的繁荣。 因此,木心的祖父孙秀林把乌镇的老底摸清之后就下定决心,回绍兴卖掉了田地、房屋和家什,来乌镇一搏。从此,开始了孙家的发家史。 |
- 上一篇:在宗扬庙教书的短暂时光
- 下一篇:嘉兴需要一座抗日战争纪念馆
谈谈您对该文章的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