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单士厘于1899年四十一岁时始出国门,那是一个旧意识开始土崩瓦解,新思想不断浸润渗透、开始出现初潮的时代。在何香凝的深思冥想、秋瑾的慷慨悲歌到来之前,单士厘已经有了世界眼光。当然,从传统土壤里滋养出的闺
单士厘于1899年四十一岁时始出国门,那是一个旧意识开始土崩瓦解,新思想不断浸润渗透、开始出现初潮的时代。在何香凝的深思冥想、秋瑾的慷慨悲歌到来之前,单士厘已经有了世界眼光。当然,从传统土壤里滋养出的闺秀女子,依然裹着小脚,以夫为纲,但她的可贵之处正是在封建藩篱之下,自觉接受思想的洗礼,敢于突破传统的限制和约束,主张文明,重视教育,反对侵略和专制,接受新的文艺和学术的熏陶。而在这些背后,是一个启蒙者的良心与激情,怀揣着对家国和人民的一腔赤诚。明明是江南轻烟与山水供养的女儿,却有着豪迈的步伐,并始终如一。 潜园的梅开了,暗香盈袖,单士厘在故乡熟悉的气息里,欣然提笔。肉身虽然已经回到江南,但脑海里依然有挥之不去的西行漫游所见所闻时那种最初的震撼、感慨和随之的探索和求真。她迫不及待地要写下来,是为了“以示亡国遗黎受辖于白人治权下之情况”。她虽没有卷入革命的浪潮,但她以女性的视觉,同样感受到一个即将到来的不同往日的时代,发出了自己的声音:“此格笃记,阅者宜细心味之。数百年后,吾人当共知之。” 不用数百年,一百多年后的甲辰年,我走过夏日的潜园和秋日的欧洲大陆,中西文化、建筑、艺术和生活状态带来的差异感依然值得我们深思和探索。 潜园的归隐生活不足四年,在单士厘漫长的余生中,它更像是一次长途跋涉中的舒心驿站,是一个温暖的入口,是那个风雨不停的时代风浪里氤氲出的一曲宁静的田园牧歌。在山石树木的坚毅、流水舟楫的流动中,1911年来了。身处湖州的钱恂在武昌起义后,领导了湖州的光复运动,短暂的宁静即将被打破,时代的风雨也将随之而来…… 潜园如今在旧址上与莲花庄同园而筑,位于湖州市的东南隅。入口的粉墙上有陈丛周书写的“潜园”二字,一株拥有一百余年树龄的罗汉松独守在入园的必经之路上,随后是一树葱茏的巨大香樟。累叠的山石群旁,人们或独坐,或围坐着对弈,一块由陆心源录于光绪十四年(1888)的圣旨石碑静默于山石间。林木、小亭、曲水、山石的场景里,是以池边的五石为这局部世界的中心。其中的莲花峰缘自赵孟頫,至今可见的石上三字据称也是赵氏手迹,余四石由陆心源添置,为之“太湖五老峰”。 时间如巨兽,吞噬了大部分的细节,山石的坚毅和文字的隽永恰能为我们偶尔开启那过往的世界。 ![]() 潜园入口 |
谈谈您对该文章的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