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陆怡安,桐乡青镇(今乌镇)人,著有《拱璧缘》弹词。其内容叙述男女主人公俞笙香与徐花韵,由一拱璧而成就一段姻缘。 《拱璧缘》弹词共二十四回,约八万字。由桐乡霈甘氏作序,德清王柱臣评。其中第二十四回由吴兴沈桐轩补著。道光八年(1828)云秀轩刊本,
陆怡安,桐乡青镇(今乌镇)人,著有《拱璧缘》弹词。其内容叙述男女主人公俞笙香与徐花韵,由一拱璧而成就一段姻缘。 《拱璧缘》弹词共二十四回,约八万字。由桐乡霈甘氏作序,德清王柱臣评。其中第二十四回由吴兴沈桐轩补著。道光八年(1828)云秀轩刊本,以及光绪二十七年(1901)上海文盛堂石印袖珍本(共八册)。 陆怡安即陆以济,民国《乌青镇志》卷二十七“选举下·历仕”载,“陆以济,字怡安。监生。任江西兴国知州。”其父陆元鏸,字寸园。道光十六年(1836)进士陆以湉则是陆怡安从弟,陆以湉作有《怀人诗》,诗云,“风尘头白未还家,别恨绵绵卅载赊。群从九人君独在,何堪羁旅隔天涯。”自注,“怡安兄(以济),官兴国知县,以事罢官,流寓江西会城,迄今三十余年,同祖兄弟十人,今惟兄与余在,卅年不见,两地流离,可伤也已。” 《怀人诗》作于太平天国期间,从中亦可推测,陆怡安年岁当在六十以上。令人不解的是,《拱璧缘》弹词最后一回(第二十四回),陆怡安为何没写,而由吴兴沈桐轩补著呢? 《拱璧缘》弹词是根据真人真事而改编,女主人公也是乌镇人,乾隆六十年(1795)恩科举人徐驷女徐静安(约1794-1826),又名德馨,字花蕴,号绿窗。男主人公俞笙香,即海宁俞俨,字生香。 杜珣《闺海吟》载,“徐静安,字花蕴,乌程(乌镇)人,知县徐泗(驷)女,知州俞苍颜媳,俞俨室。有花蕴诗集,1827年刊。” 黄秩模《国朝闺秀诗柳絮集》选录多首徐静安的诗,《秋日即事》云,“风高云净暮烟微,半卷湘帘半掩扉。几度欲将桐时扫,轻寒不耐薄罗衣。”《杏花》云:“十里江南路,含情半倚墙。玉楼朱箔映,野店酒旗扬。明月透春色,东风爱艳装。郎君新得意,归期马蹄香。” 俞俨(生香)也经常来乌镇,与乌镇的诗友互有唱和,如张元吉、吴香圃等,张元吉作有《代吴香圃酬俞生香(俨)武林寄怀作》,徐祖欣《九日偕俞生香作》等。徐祖欣,字燮生,号春园,徐驷子,他是俞俨的大舅子。 徐静安嫁俞俨十四年卒,俞俨辑其妻诗,编为《生香花蕴合集》。沈善宝《名媛诗话》卷九云:“乌程徐德馨,随父宦于章江,与先慈结社唱和。余时甚幼,见其丰神秀丽,侍母最孝。其母沈孺人,与先慈至契,时相往还。及德馨随翁任山东,母念女成疾,余与先慈尚往视之。后母女相继而亡,不通闻问。丁酉岁,见《拱璧缘》弹词,纪德馨夫妇事甚悉,惟姓氏稍讹耳。余尚记德馨《送别先慈》诗中,有‘白苹馆驿休听雨,黄叶山村好赋诗’之句,及前卷‘春柳’一联耳。(德馨为知县徐驷女。)”丁酉岁,即道光十七年(1837)。 徐驷以母老辞归,在乌镇修葺祖产徐圣水所筑“宝敕楼”,复增“青珊瑚馆”等,徐氏家族另有康熙二十一年(1682)进士徐汝峄、康熙五十九年(1720)举人徐绳甲、嘉庆十三年(1808)恩科举人徐保字。而徐保字又是陆以湉的表弟。徐氏与陆氏均为乌镇望族。 道光六年(1826),徐静安卒后,陆怡安即开始写作《拱璧缘》弹词,至道光八年(1828)出版。 |
谈谈您对该文章的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