栏目分类
热门嘉禾春秋文章推荐

广告赞助商

主页 > 嘉禾春秋 > INTRODUCE

瑶池残碑背后的“秀州三义士”

2025-11-03 09:11 作者:何志荣 来源:www.jiaxing.cc 浏览: 我要评论 (条) 字号:

摘要:祝廷锡在《竹林八圩志》中记载:在嘉兴新丰镇净相村境内有个湖泊,名瑶池。瑶池畔有块残碑及几座高氏墓。高家为保护瑶池古碑与墓地生态,由高以永父亲高道淳,时为光禄寺署丞,请嘉兴知县汤齐立长生石以示禁,高道淳作《瑶池长生记》,里面提到池畔那块古碑

  祝廷锡在《竹林八圩志》中记载:在嘉兴新丰镇净相村境内有个湖泊,名瑶池。瑶池畔有块残碑及几座高氏墓。高家为保护瑶池古碑与墓地生态,由高以永父亲高道淳,时为光禄寺署丞,请嘉兴知县汤齐立“长生石”以示禁,高道淳作《瑶池长生记》,里面提到池畔那块古碑已残缺,上书大宋年号及“殷澄”等文字,注明殷澄即泖南浪翁,与赵孟僩、陶菊隐曾在此相聚。后此三人被誉为“秀州三义士”,故认为此碑是块重要文物。

  赵孟僩(1245—1317),字子周,华亭吴淞(今上海松江)人,宋宗室后裔。17岁那年,他进士及第。德祐元年(1275),元军沿长江东下时,文天祥罄尽家财作为军资,招勤王兵达5万人。赵孟僩闻讯立即投笔从戎,跟随文天祥共事抗元。文天祥见到赵孟僩称赞曰:“瑚琏器也。”喻赵孟僩为治国安邦之才。后文天祥开阃(即开置府署),掌管江东、浙西一方军务,委任赵孟僩为参谋。当文天祥征召前往朝廷陛见皇帝,临危受命担任右丞相,奉命赴元军议和,因面斥元丞相而被拘押时,赵孟僩还留在吴中。宋亡后,他隐居于嘉兴平湖钟埭,被元兵所执,欲授以官职。赵孟僩“固辞以疾”。后来他出家当了和尚,一日,听到文天祥就义的噩耗,赵孟僩悲恸得当场昏死过去,最后坐化而逝。《浙江通志》将其编入忠臣之列。

  陶菊隐,原名造图,闻川(今嘉兴王江泾)人。他和赵孟僴一样,信守在瑶池畔聚会时的誓诺,在宋恭帝德祐末、元军南下时,他及早散家财,召集义兵,以作抵抗。为了寻求依靠,他亲去临安军中拜见文天祥,一起奉了勤王诏,带领乡兵备战御敌。宋亡后,他不愿仕元,退隐故居,改名为菊隐。史载“遗士流寓者多依之”。

  殷澄,字公源,号佛子,父辈凤桥人,故宅在瑶池南岸。南宋末,他避兵华亭南塘。南塘被元兵所围困,殷澄率众抵抗。据《宋季忠义录》载:“元将怒,欲屠城。”殷澄走到元兵营外大声喊话:“民犹水也,顺则流,逆则激,汝等不加安抚,反要杀害?”元将不听,拔剑相叱。殷澄毫不畏惧,正色道:“杀吾一人,而活千万人,吾虽死犹生。”这话终于让元将感悟,遂放弃了屠城之举。此事很快被元丞相伯颜所知,令他钦佩不已,便准备授殷澄为华亭军民都总管之职,殷澄拒不接受。最终他野服隐居浦上,人们便称他为“泖南浪翁”。

  这位泖南浪翁还作了《题泖居》诗以铭志,诗曰:“国破不共天,军行却扫地。一言活万人,三泖终吾志。”此诗影响颇广,得到金山人翰林院编修姚弘绪的高度赞许,将其编入《松风余韵》巨著中。

  殷澄的大无畏义举,让秀州华亭全境免遭涂炭,令不少诗人赞颂。嘉兴人黄涛,这位崇祯十五年(1642)解元,与高道淳同朝为官,他著有《槜李古迹诗集》,其中就有《瑶池颂》赞殷澄之义举:“好生殷佛子,浪迹泖南翁。碑碣留名姓,瑶池泽不穷。”言当时这块古碑还在,碑上留下了殷澄他们三位义士的姓名与有关史实。义士们福泽后代,人们永远不会忘记。

  瑶池畔的残碑,历经600余年风雨,到1934年祝廷锡编著完《竹林八圩志》时还在,可到1958年被投进社办的石灰窑烧成了石灰。从此,这一文物消失,幸运的是瑶池畔三义士聚会的佚闻仍在百姓中口头流传。

顶一下
(1)
10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特别说明

◎ 广告赞助

◎最新评论
      谈谈您对该文章的看法
      表  情:
      评论内容:
      * 请注意用语文明且合法,谢谢合作 审核后才会显示! Ctrl+回车 可以直接发表

      ◎ 阅读说明READ EXPLANATION

      ☉出处:嘉兴故事         网址:http://www.jiaxing.cc
      ☉转载时请注明出处和网址。
      ☉本站所有文章内容均由各报章媒体精心收集而来,本站不做任何商业用途。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您想转载此处文章请注明原作者和本站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