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范蠡湖 在环城南路西段北侧,现为范蠡湖公园。据传春秋末年越国大夫范蠡助越之后,偕西施居住此地,范蠡泛五湖,从此发棹,故名范蠡湖。传说西施倾化妆胭脂水于湖中,湖底产五色螺。宋代诗人张尧同诗:少伯曾居此,
范蠡湖 在环城南路西段北侧,现为范蠡湖公园。据传春秋末年越国大夫范蠡助越之后,偕西施居住此地,“范蠡泛五湖,从此发棹”,故名范蠡湖。传说西施倾化妆胭脂水于湖中,湖底产五色螺。宋代诗人张尧同诗:“少伯曾居此,螺纹吐彩丝。一奁秋镜好,犹可照西施。”明女诗人黄媛介《范蠡湖》诗去:“名业如流水,日流日有声。平波虚藻行,秋月见神情。舟去已云晚,身轻若未成。一湖开远碧,千载颂君名。” 古时范蠡湖湖面广阔,明代有人说南湖是范蠡湖的一部分。唐代筑城,湖的一角围入城内,遂以范蠡湖独称。明万历《秀水县志》载范蠡湖“周围数百丈,水清见底”,“湖水缫丝,丝特白”,清末湖面已小,“周约20亩”,现在湖面更小。 范蠡湖畔早有建筑,南宋淳熙年间的状元姚颖在此筑有“景范庐”,湖中建有西施“梳妆台”。明代其地称范蠡祠(宅),曾筑有祠宇,塑范蠡、西施像。明万历九年(1581)刻的“陶朱公里”石碑、当时的嘉兴郡守车大任书刻“放生池”石碑,至今还在。除碑石外,其余建筑均在清初被毁。清光绪年间重建范蠡祠,上书“范少伯祠”,祠前建水阁,南向临湖。现称此水阁为“西施妆台”。旧时,范蠡祠后面为金明寺,寺始建于南宋开禧六年(1205),清乾隆年间重建。现存钱陈群所书《重建金明寺碑记》石碑一块、残殿两间。现在,范蠡湖、范蠡祠、西施妆台和金明寺,实际上已融为一体了。 ![]() 范蠡湖今貌 胭脂湖 本称倾脂河,原址在原博物馆东侧北去,经现南湖区公安分局前东折,沿平家弄、天宁寺街,穿孩儿桥入北门市河。相传西施曾在湖畔居住,常倾化妆脂水入湖,故名。上世纪50年代,湖西楞严寺的东围花墙上还嵌有“倾脂河”的匾额。 |
谈谈您对该文章的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