栏目分类
热门嘉禾名胜文章推荐

广告赞助商

主页 > 嘉禾名胜 > INTRODUCE

沧桑历尽真如塔

2021-06-18 14:20 作者:徐志平 来源:www.jiaxing.cc 浏览: 我要评论 (条) 字号:

摘要:嘉兴城南旧有真如寺,又有真如塔,成为嘉兴七塔八寺之一。它既是佛家香火盛地,也是一风景名胜,坐落在鸳鸯湖(西南湖)的西岸边,面对风景如画的南湖。真如塔更与烟雨楼相对而立。泛舟南湖,远望真如塔,这在不少南湖诗歌中都有写到。真如塔更高,登塔而嘉

  嘉兴城南旧有真如寺,又有真如塔,成为嘉兴“七塔八寺”之一。它既是佛家香火盛地,也是一风景名胜,坐落在鸳鸯湖(西南湖)的西岸边,面对风景如画的南湖。真如塔更与烟雨楼相对而立。泛舟南湖,远望真如塔,这在不少南湖诗歌中都有写到。真如塔更高,登塔而嘉禾平原一览无余,所以古人留下不少关于真如塔的诗词。“真如”,是佛教名词,指永恒存在的真实实体。佛教认为,世界上一切实体的真相是难以用语言、思维来表达的,只有真实存在的实体才是它的真相,即“真如”。因此,许多地方都建有以“真如”命名的寺院,如上海的真如寺,就是上海四大名寺之一。

  嘉兴的真如寺院建造于唐代,中唐时退居嘉兴的原宰相裴休建别墅于今放鹤洲一带,后舍宅院扩展为真如寺。至北宋时又建塔于寺边,构成一佛家名胜。说起真如塔,真是历经沧桑,几经兴废。

  据《嘉兴府志》记载,塔始建于北宋仁宗嘉佑七年(1062),由僧人南法师“募缘兴建”,名曰“仁王护国般若宝塔”,“烧造五色琉璃瓦以为庄严”。又因面临长水岸边,俗称“长水塔”。宋哲宗元祐三年(1088),高丽(朝鲜)僧人统重又修“长水塔亭”。至宋徽宗宣和三年(1121),方腊起义军与宋官兵在嘉兴一带激战,塔遭毁,仅存故址。两年后,寺僧在整葺故址时,在塔址下地窖中挖掘到“银塔一座,凡七层,高五尺,重千两。相轮(塔刹上的圆环)栏楯(塔边的栏干)无不周备,刻画佛像极为精巧”,但“无镌记”,故不详其来历。南宋淳熙十年(1183),僧人智炬晚得一梦,有一紫衣圣人对他说:“此地久废,可为兴复。”醒后,他募化重建塔,历时十五年至宋宁宗庆元三年(1197)而建成,模样仿制银塔。但至南宋末年(1279南宋亡),元兵南侵,又毁于兵火。

  过了一百多年,至明初洪武二十四年(1391),寺院及塔陆续得到重建修复。明代中期后,真如寺和真如塔成为一风景名胜,明代万历年间的彭辂有一组《真如寺八景》的诗,记载下当时真如寺的情况。这八景之一是《龙槐》,槐树古老,常常屈曲盘旋,犹如苍龙,故名。二是《石梅》,梅花被称为高洁的象征,而此棵梅更长在一块屈曲盘旋的石头上,更显其超凡脱俗和高洁无比。三是《柏屏》,指长得像屏风一样的成排柏树。真如寺历史悠久,寺中的松柏梅也年代古老,形成一道独特的风景。四是《雪峰井》,据史志记载,唐代裴休舍宅为寺,后改名为“正德院”,有个雪峰和尚结庵于中。北宋真宗祥符元年(1008),改“真如教院”。雪峰是真如寺的元老,“雪峰井”据此而来。五是《长水法师墓》,长水法师是宋代高僧,圆寂后葬于此。六是《缨络松》,“缨络”,古代女子用珠玉缀成的一种饰物,戴在头上。此指松树的造型如同“缨络”。七是《罗汉松》,“罗汉松”,是松树的一种,常栽种于寺院等地,造型刚健,犹如“罗汉”。八是《应鹅》,指寺中所饲养的能唤应人声有灵性的鹅。鹅在家禽中别有灵性,自古以来人们就养鹅、驯鹅,留下许多鹅的故事。

  另外冬日雪后的真如寺景色别有风味,“真如雪霁”被列为“嘉禾十景”之一。

  真如寺与真如塔历来也是文人雅士的聚集之地,所以他们都有诗文留下。明代海宁诗人许相卿有《雨宿真如寺》等诗。看他的《真如寺观长水塔》一诗:
  
  青山隐隐望中看,殿阁峥嵘临水干。
  咫尺云霄身欲上,光芒星斗色常寒。
  丹枫摇落零金井,宝塔参差挂玉栏。
  八景当年余胜概,令人乘兴过蒲团。
  
  这里的长水塔,是指真如塔,真如寺在塔的西面,站立寺中望塔,更感其高。此诗即描写望塔的情景。诗的首联开门见山,直奔题意,望着高入云霄的真如塔,威武峥嵘,站立长水岸边。三四句写塔之高,登顶似与天咫尺之遥,似能摘到光芒四射的星星,使人胆寒心跳。五六句写塔下之景,塔的周围是高大的丹枫树,红叶飘零,洒落寺院中,也飘到“雪峰井”上。宝塔的每层楼阁角上则有石栏,参差高低,供人凭眺。诗的末尾两句,是诗人的感叹议论:当年真如寺就有“八景”之说,今天还能想像到当时的盛况,吸引着人们来此观赏。

  关于真如塔的高度,朱彝尊的表弟谭吉璁在《续和鸳鸯湖棹歌》中有“可堪独上真如塔,荒冢累累认紫薇”之句,诗下自注说,登上真如塔,可望见海宁硖石的紫薇山。由此可见塔之高。

  明代著名宁波诗人屠隆来嘉兴,曾在烟雨楼演出自己的传奇《彩毫记》,他也到了真如寺,留下两首诗。一是五律《真如寺》,一是七律《邹彦吉使君邀饮真如寺》,写嘉兴知府在真如寺设宴招待他的情景。

  清初清军进攻嘉兴(1645),真如塔又一次毁于兵火。至顺治十六年(1659)开始重新兴建,康熙元年(1662)完工。是年,朱彝尊有《真如塔重建》一长篇五言诗记之。清代时的真如寺也成为市井游玩之地。张燕昌的《鸳鸯湖棹歌一百首》中写到当时在放鹤洲边的真如寺前成为买卖蟋蟀的市场:
  
  蟋蟀声中白露寒,洲边鹤唳晓星阑。
  侬家只爱金笼听,不向裴公岛上看。
  
  首句写秋天白露节气后,蟋蟀逐渐成熟,人们便开始捕捉豢养,装入“金笼”,十分珍贵,有的做起了蟋蟀买卖。作者有注:郡城卖蟋蟀者都聚真如寺前为市。放鹤洲又名“裴公岛”,相传此地原为唐代宰相裴休别墅。本来这里水清景幽,鹤唳花香,是一个高雅的场所,但有的人只喜欢斗蟋蟀,顾不上欣赏裴公岛的清雅风景了。玩物丧志,小小的蟋蟀有如此的吸引力,诗人于此含蓄地进行了嘲讽。

  至清代后期太平军占领嘉兴,寺院被毁,塔幸存。残塔至二十世纪七十年初拆去,其高大的塔刹保存于嘉兴博物馆内,看塔刹,可以想见塔当日的威武高大。

  真如寺与真如塔今已不复见,但关于它的众多诗文却保留至今,成为嘉兴古代文化中的有机组成部分。它包含风景名胜文化、历史文化、佛教文化、名人文化等诸多元素,从而丰富了嘉兴文化的内涵,增添了人文魅力。

顶一下
(3)
10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特别说明

◎ 广告赞助

◎最新评论
      谈谈您对该文章的看法
      表  情:
      评论内容:
      * 请注意用语文明且合法,谢谢合作 审核后才会显示! Ctrl+回车 可以直接发表

      ◎ 阅读说明READ EXPLANATION

      ☉出处:嘉兴故事         网址:http://www.jiaxing.cc
      ☉转载时请注明出处和网址。
      ☉本站所有文章内容均由各报章媒体精心收集而来,本站不做任何商业用途。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您想转载此处文章请注明原作者和本站出处。